李 玥
(衡水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作為高師院校的音樂教師,對于樂理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工作是非常關注的,也關系著高師院校音樂人才基礎能力的培養效果。因而,對于高師院校樂理教學開展現狀必須有清晰的認知,才能正確的解決高師院校樂理教學中產生的諸多問題,提出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案,使樂理教學的開展惠及每一個學生,夯實學生的音樂基礎。
音樂理論課程簡稱樂理課程,是高師院校音樂學專業各方向學生必須修習的一門基礎性課程。這門課程開展主要擔負著向學生傳授基本樂理知識的重任,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夯實理論基礎,提供專業學習保障。高師院校音樂專業的音樂理論課程所講授的內容,主要涵蓋了節奏、音程、旋律、和弦、曲式、調式、織體等各種各樣的音樂藝術現象。而在高師院校音樂專業學生演唱、演奏等藝術實踐過程中,上述這些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非常的重要,也非常的關鍵。學生掌握的樂理知識動態地滲透在藝術實踐的方方面面之中。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師院校樂理課程的教學實施也往往會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制約。其中突出的制約因素在于:高師院校的音樂理論教學開展,往往會出現就理論而論理論的桎梏,導致樂理課程教學的理論色彩過于濃重,而缺乏藝術實踐的導向性,使學生在音樂技能的學習和實踐中難以明確、有效的運用。這也很容易導致音樂理論教學脫離各專業方向學生唱、奏、演的藝術實踐需求,成為“空中樓閣”,難以全面的實現高師院校樂理教學的開展目標。所以,在高師院校的樂理教學開展實踐中,強化音樂理論教學的實踐導向色彩,也就成為了這門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在需求。
針對高師院校樂理教學的開展現狀,必須從根源上分析阻礙樂理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問題,并結合樂理教學課程的內容、方法以及目標展開循序漸進的教學改革,不斷的完善高師院校樂理教學體系,全面的提升學生的樂理知識和水平。具體改革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明確教學目標可以進一步的指導樂理課程的深入開展,使教學目標更加具有準確性,更加能夠夯實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我們知道樂理課程的開展,對于每一個音樂專業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倘若沒有掌握扎實的樂理基礎,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就難以得到保障。所以,作為高師院校的樂理教師來說,我們要明確樂理教學的開展目標,主要是為了輔助學生的音樂專業學習而實施的。一方面,要通過系統的樂理知識講授,為學生打造全面的樂理知識體系,能夠從音樂要素最簡單的構成入手,逐步延伸到各種復雜的音樂知識,使學生能夠形成一條完整的知識鏈條,完成樂理知識的吸收和滲透。另一方面,要對不同音樂專業學生所展開的樂理教學內容進行分層管理,因為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我們很難全部的將樂理知識讓學生掌握和吃透。所以,這就需要樂理教師在教學開展實踐中,根據不同音樂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重點的教學內容輸出,能夠幫助學生解決音樂學習中的若干問題,這樣也為學生的音樂專業學習錦上添花。比如,舞蹈專業的學生對樂理知識要求較淺,再加上舞蹈專業的學生樂理基礎薄弱,我們在教學課堂中就要注重這部分學生的樂理基礎鞏固,避免難度較高的授課內容,這樣學生很容易吸收不了,也利用不上。而器樂專業的學生對樂理知識的要求就較高,他們會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曲式、調式等內容,所以面對這部分學生的樂理教學就要具有針對性和目標性,能夠使高師樂理教學課堂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夠為學生的專業學習保駕護航。顯然,明確樂理教學的目標是非常關鍵的,這也使得我們樂理教學課堂效果更加顯著,學生的樂理水平也更加實用。
隨著教學課堂的精彩變化,高師院校的樂理教學開展也逐漸的融入了更為豐富的教學方法,這也使得樂理教學更加的生動和有趣。過去,學生對于樂理學習大部分的反映就是枯燥無味,學習起來比較艱澀,樂趣少。這是由于樂理教學性質決定很多教學內容需要口頭講授和借助板書示例,然而對于樂理知識這種抽象的內容而言,學生很難在短短的一堂課中掌握全部的知識要點。所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融合現代教學手段來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這也是樂理教學改革中的重點問題。比如,在樂理教學中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進行結合,將抽象的較為難懂的樂理知識重點和難點,以PPT的方式呈現,并且能夠結合音頻、視頻、圖片等元素加以講解,這樣就可以使復雜的樂理知識更加直觀,學生學習起來也不再吃力。教師還可以采用“微課”教學法進行教學課堂的翻轉,使學生能夠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真正的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可以在樂理課程教學內容的講解中,采用“微課”視頻進行樂理知識的講解,不僅能夠弱化樂理知識的復雜性,還能夠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將知識要點呈現出來。此外,教師可以將課上的小視頻以互聯網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群下載樂理教學小視頻,實現課上課下動態的樂理學習交流互動。這樣做的優勢在于,不僅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將一些共通性的樂理知識以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呈現出來,還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實時的進行教學內容的上傳和下載,使樂理教學的開展更加靈活有效。顯然,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來改變和豐富高師院校樂理教學課堂,可以搭乘現代信息快車發揮樂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基于樂理知識體系的復雜性,也使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了畏難心理,很多學生難以調動學習興趣進行樂理內容的學習和探索。筆者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如果單純的按照現有的樂理教材來授課,很多學生難以全面的掌握內容,也就很難再跟上教學進度。所以,進行特色化樂理課程內容構建,這也是高師院校樂理課程教學改革中一個重點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樂理課程內容有特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豐富的樂趣呢?筆者曾經嘗試在講解民族調式這一知識體系過程中,加入了本地區民間音樂的要素和成分來創設教學活動。比如,針對聲樂專業學生展開的樂理教學中,以民歌《趙州橋》的調式結構為教學切入點,使學生仔細的分析五聲調式的特征和旋律走向,以及特有的曲調審美特征,學生就會結合自身的專業技能進行細致的分析,不僅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掌握的知識要點也非常的扎實,能夠運用到專業學習中。再如,在針對舞蹈專業學生進行的樂理教學中,講解節奏這一知識要點,可以選取如井陘拉花音樂節奏的表現方式來滲透教學內容。因為,對于舞蹈專業學生而言,井陘拉花在課堂中會學習到,對于這個音樂的節奏非常的清楚,結合樂理教學再去體會,就會很快的掌握知識要點,實現了教學互長的目標。所以,特色化的樂理課程內容選擇,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索樂趣和學習興趣,使樂理課堂充滿情境和意境。
總而言之,高師院校的樂理教學在不斷的改革進行中,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也在廣大教學同仁的努力下,為莘莘學子夯實了專業基礎。當然,在后續的樂理課程改革中,教學工作者還應注重對樂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結合高師院校音樂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專業能力需求,展開全面的教學探索和實踐運用,為高師院校的樂理教學有效開展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