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玲
我們在鑒賞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時,離不開美術作品創作背景、作者抒發的情感、文化之間的聯系。站在文化情境的視角下鑒賞美術作品,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們要站在文化情境的角度鑒賞美術作品,體會作者的創作情感,結合特定時期的文化背景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文化視角的鑒賞。本論文詳細論述了如何從文化情境的角度鑒賞美術作品,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我們在鑒賞中華美術的瑰寶——中國畫時,可以從鑒賞中國畫的典范——山水畫和花鳥畫開始,中國畫講究的是融合詩歌、書法、繪畫、印章為一體,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更加具有張力,造型講究“外形造化”,色彩上講究的是濃淡相宜。例如,在鑒賞北宋后期青綠重彩山水畫名作,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時,我們可以結合中國畫的色彩運用、山水田園布局進行鑒賞講解,王希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北宋氣勢恢宏的秀麗江山,全幅畫作細膩描繪了亭臺樓閣、茅居村社、游船飛鳥,體現了中國山水畫重視景物細節描寫的特點;王希孟用沒骨法勾勒了山石和樹干;這幅畫還有很多著名收藏家的印章和題字,還要結合書法和篆刻藝術來鑒賞中國畫“詩畫一體”的特色。此外我們在鑒賞齊白石的《蝦》,齊白石的畫風比較質樸自然,更加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齊白石用單調的中國墨,生動傳神的勾畫了蝦,我們要先仔細觀察這幅畫,有畫中的蝦觸須描繪的細膩;畫中的蝦鉗畫得最逼真;有說蝦的關節畫得最形象,墨跡濃淡過渡好。我們在鑒賞完美術作品以后,可以進行臨摹練習,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加入自己對畫蝦的理解。站在文化情境的角度鑒賞美術作品,加深的是情感體驗,收獲的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文化自信,體會中國畫的“詩畫一體”的意境美。
中華文明史燦爛而輝煌,雖歷經五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卻更加歷久彌新,傳統文化不能丟,我們在美術作品的鑒賞中,要深入結合傳統文化進行鑒賞。民間藝術是我國美術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鑒賞美術作品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支撐,我們要深入鑒賞民間藝術,鑒賞民俗美術作品。例如常見的剪紙作品“連年有余”,采用的是傳統蓮花和鯉魚相結合的圖案,取其諧音表達人們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向往;體會南北方剪紙藝術的不同,南方文化典雅秀麗,造就了南方剪紙,在剪法和鏤空圖案設計上更加細膩,北方剪紙在風格上以豪放熱情為主,表現手法與生活環境相呼應,選材比較淳樸,寓意明朗而歡快。京劇被稱為是我國的國粹,我們在鑒賞京劇臉譜時,可以結合歷史人物的了解。例如,正直俠肝義膽的關羽,臉譜主要運用的就是熱烈的紅色;陰險狡詐的曹操,臉譜主要運用的就是白色;剛烈正直的張飛,臉譜主要運用的是黑色。民間藝術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去保護他們,更有責任去傳承和弘揚民間藝術,要帶領學生從文化角度鑒賞民間藝術,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情趣,把美術作品鑒賞和文化素養結合起來,提升自身的美術鑒賞能力。
美術本身就是一門人文類藝術,不僅僅教授繪畫技巧,還要厚實繪畫者的文化底蘊。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包括了精妙絕倫的繪畫作品、造型逼真的青銅器、巧奪天空的瓷器、色彩絢爛的壁畫,也包括了風格各異的民間建筑、民俗文化。美術作品只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我們要讓文化素養與美術鑒賞完美融合,把美術鑒賞和文化情境融合起來,把文化素養和美術鑒賞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例如,我們在鑒賞中國古典建筑時,可以從歷史學和語文的角度進行鑒賞,結合歷史文化知識和當地的風土人情,鑒賞中國建筑之美;例如,鑒賞園林之首——蘇州園林時,可以在網絡上搜索蘇州園林的圖片,欣賞南方園林藝術的古樸典雅、精巧別致、亭臺樓閣、水榭奇石可以構成一幅畫,體會古代文人“天人合一、人景合一”的藝術理念。人文素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在美術鑒賞中提升情感體驗,升華民族文化自信。
立足文化情境是鑒賞美術作品的有效途徑,鑒賞美術作品要從多個角度出發,構建文化情境,讓人文素養走進美術鑒賞,陶冶我們的審美情趣,在藝術的世界里盡情暢游,讓美的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