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版畫是集畫、刻、印于一體的綜合性的美術表現形式,有銅版畫、石版畫、木刻版畫、絲網版畫等。一般教育工作者對于尚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習者來說,更側重于選擇用KT板等材料讓學習者體驗版畫可復制的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正處于花季雨季的學習者來說,則側重于感受完整的版畫創作的過程并希望能獨立自主的完成一張屬于自己的版畫作品。作為版畫家族中的木刻版畫,從材料的準備以及雕刻的難度上來說都是比較適合花季雨季學習者的。與此同時,它更是以蒼勁有力的刀鋒感和強烈的黑白對比色而受到藝術家乃至眾多藝術愛好者的追捧和喜愛。
版畫作品的創作過程同其他美術作品一樣,都要經歷構思——畫稿——作品處理幾個過程。版畫在處理的過程中有繪畫也有雕刻,其中涉及到了兩個轉換,一個是從素描稿到黑白稿的轉變,另外一個就是從黑白稿到木板的轉換,而第一次從素描稿到黑白稿的轉換跟學習者的美術基本功密不可分。黑白稿是版畫學習的起點,對于學習者而言,其大多數雖然在小時候就學過素描和色彩,但是黑白畫對他們來說可能還比較陌生,處理好黑白畫,版畫就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也給他們后面的創作過程樹立了信心。
木刻版畫的黑白處理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要引導學習者掌握客觀規律。在創作初期,學習者要通過素描把他們想要表現的景物畫下來,在這個過程,教育工作者要指導他們的選景和構圖。素描作品呈現出來的是物象的黑、白、灰,黑白畫則要對素描作品進行高度概括,達到一個物體在強光照射下黑白分明的樣子,這時就要把灰色的部分向黑白兩極的色度中去概括,這一步完成,畫稿才可以用復寫紙印到已經刷了一層淡墨的木板上去。通過學習,學習者的造型表現能力會有較大進步,美術素養也會隨之提升。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煉和概括,多樣化的生活體驗,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素材資源,岡布里希曾說:“一切藝術都起源于人的心靈,即源出于我們對世界的反映。”正處于花季雨季的學習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我們要給學生更加多樣化的題材選擇的機會,按照難度,我會從植物——動物——風景——人物的步驟循序漸進展開,在這個大的框架內,讓學習者能夠自我選擇素材,可以是現實生活的也可以二次元的漫畫形象。在春暖花開或是秋風送爽的季節,統一組織他們在校園里寫生,看著熟悉的校園環境和親近的同伴,手中的鉛筆和刻刀也會更加活躍和輕松。
通過版畫種類和印制工藝可以發現,版畫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我們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來指導,在版畫的材料和印制上有所創新。在木版畫刻制的時候有些學習者會感覺手酸和刻刀不容易掌握,可以先讓他們在橡皮章上進行小幅作品的練習。另外,印制出來的大幅作品自己動手進行裝裱,看到自己的作品裝進畫框,瞬間變得更加好看,也是對學習者辛勤付出的一個獎勵,小幅作品可以印制成書簽、明信片,加上一些裝飾就變成了很有意義的小禮物。通過這些形式,更加讓學習者體會到繪畫所帶來的樂趣和意義。
科學、多樣的評價制度不僅引導著學習者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也對學習者技藝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建立評價制度時,既要考慮到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也要考慮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既可以是自評,也可以是組評或者師評。
一幅作品往往包含了作者在漫長繪制過程中的付出,作者本人會有不同的風格和喜好,所以自評很重要。相比較于臨摹別人的作品,自我原創的作品帶給我們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會更加強烈一些,所以要鼓勵原創,但在此之前通過臨摹掌握技法和鍛煉基本功的過程必不可少!
總而言之,版畫藝術的傳承和弘揚,應從青少年抓起。在明確了傳承對象和傳承人之后,就需要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擔負起這份神圣的使命,立足于青少年自身的特點和認知規律,來進行科學的設計,多措并舉:通過提高學習者的美術素養、創設開放性的學習環境、評價制度多樣化,使版畫藝術充分激發學習者對生活的感悟和熱情,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