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艷
DIY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文化,原是指不依靠任何人,自己進行房屋裝飾。DIY的最高境界是開動自己的大腦,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創造出含有自己豐富多彩的作品。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縮寫,字面上看DIY就是自己動手做。美術創作與DIY藝術的融合就是將美術知識與生活中現有的美術材料相結合,并在此基礎上創作出自己獨特的作品。當然,多年來我深刻地體會到美術并不是單純的畫畫,還包括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等。鑒于此,美術教育者可以根據6-12歲學習者的心理特點將DIY融入其中,這樣不僅可以將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變廢為寶,還可以激發他們美術學習的興趣。
美術教育者傳授學習者美術知識和技能,是發展和傳播美術文化的途徑之一。因此,在美術教育者更應借助美術知識,培養學習者道德情操、審美能力、發展智力和創造力。但在實際過程中,部分教育者受以往的影響,只注重繪畫技巧或者過于偏重聯想,忽略學習者在美術學習中的作用。久而久之,學習者在繪畫過程中就會感覺枯燥乏味,繪畫作品也失去了童真。此外,部分學習者雖然可以聯想,但是無法將自己所聯想、想象的內容表達出來。鑒于此,美術教育者可以將美術創作與DIY相結合,既可以使學生的創作出五彩繽紛的作品,又可以使作品充滿童趣。例如學習者在學習自己做圖畫書時,美術教育者可以先讓學習者了解什么是圖畫書,并讓他們嘗試自己DIY制作圖畫書,并體驗DIY制作的快樂。詳細來說,美術教育者可以為學習者出示自己制作的圖畫書,激發他們美術學習的興趣。
美術教育者要想將DIY藝術的作用發揮出來,應注重引導6-12歲學習者利用粘貼法、造型法、剪刻法、撕紙法、拓印法等技法去表現畫面,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6-12歲學習者運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DIY創作,當學習者看到通過自己靈巧的小手創作多種多樣的藝術作品,便會逐漸喜歡畫畫,樂于畫畫。具體來說,美術教育者可以引導美術學習者將自己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利用起來,引導他們主動、積極地對這些材料進行研究,從而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以及變廢為寶的環保意識。此外,在實際生活中,美術教育者還應引導6-12歲美術學習者發現生活中的美,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在巧用碎紙片一課時,美術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習者通過對碎紙片的想象、聯想添畫,培養學習者的想象力和造型表現力,進而使學習者養成變廢為寶的環保意識。
美術教育者可以為學習者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既可以使學習者在活動中獲得再學習的機會,還可以豐富他們的視野,拓展其眼界。教育者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將DIY手工制作與學習者的學習內容相結合,鼓勵他們將身邊的廢舊物品進行二次利用,既可以培養學習者們的創新意識,還可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動手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
具體來說,教育者可以開展一些特色活動,如蛋殼畫、傘畫、T恤畫、紙漿畫等,例如在開展T恤畫時,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習者搜集一些自己以往的廢舊衣服,引導學習者將衣服放置于平整的畫板上。接著,將自己調制的顏料以自己的喜愛程度在上面作畫。在繪畫的過程中,可以用鏤空的紙模型加以規范,勾線時除了選用馬克筆,也可選擇國畫用的勾線筆來繪制。當然最主要的是繪畫時涂色一定不要過厚。教育者在此之前需要告訴學習者剛制作出來的作品最好不要機洗,切記用漂白粉,不可暴曬,自然風干。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習者將自己DIY制作的手工作品裝飾自己的房間、臥室,還可以將自己制作的這些DIY藝術作品贈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小學美術教育者要想將DIY藝術巧妙地運用在美術創作中,并輔助繪畫活動的開展,就需要不斷地創新美術理念。唯有如此,才可以豐富美術DIY創作活動,拓展學生們的視野,促使他們感受到美術課堂的內涵,享受到DIY藝術的熏陶,擁有一顆美的心靈,使其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