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園
音樂以其跌宕起伏的旋律、豐富多變的音響效果感染著每一位聆聽者。作為舞臺劇的輔助手段,舞臺音樂以它獨特的表達方式有效調節了劇場氣氛,完美升華了舞臺上表演者的表演。所以,在戲劇創作中,舞臺音樂是完善作品的有效手段。
在舞臺表演中,很多細節表演是無法通過演員的表情、情緒和肢體動作充分表達出來的,這就需要用到舞臺音樂的配合。比如兩個角色的臺詞互動完成后,轉而表現演員的內心世界,這時就需要配上合理的音樂進行情景轉換,配合演員完成內心獨白。這種音樂與表演的完美配合,完美實現了情境的轉換,多層次、立體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表演效果要比演員單一、平直的臺詞表述更豐富、更具感染力。
舞臺音樂可以通過特有的旋律和音色,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人物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另外,合理的音樂設置還有推動情節發展、呼應主題的作用。
以歌劇《圖蘭朵》為例。這是由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根據童話劇改編的三幕歌劇,該劇是普契尼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該歌劇收錄了中國江南民族歌曲《茉莉花》作為插曲,為該劇注入了一股濃濃的東方韻味。劇中多次用到《茉莉花》的旋律,通過對旋律的響度和聲色的細微調整,烘托了不同場景所需的氛圍。《茉莉花》最后一次出現是在卡拉夫親吻了圖蘭朵以后,圖蘭朵第一次流下了淚水,并喃喃自語道“天亮了,圖蘭朵完了”,此時《茉莉花》的旋律響起,音樂忽高忽低、似有似無,與圖蘭朵的一生相互輝映。
根據劇情的需要可以選用具有一定時代代表性的音樂或者音效來揭示時代背景,讓觀眾有更強烈的帶入感。
話劇《茶館》創作中就充分應用了諸多巧妙的音響設計,交代出話劇情景所處的時代。劇中巧妙利用了不同交通工具的聲音和形象,來展示年代的更迭變化。第一幕中,戊戌變法剛剛結束,社會相對穩定,龐太監來茶館是坐的馬拉車。而第二幕中,聲效給出的是人力車的聲音和喇叭的聲音,以此來映射時代的變遷。第三幕,美國兵入侵北京城,導演焦菊隱先生通過汽車的喇叭聲和急速、刺耳的剎車聲來表現當時社會的混亂和動蕩。該話劇就是根據不同時代的交通工具設置特定的音效,來反映時代變遷和時代背景。
序曲是舞臺劇的開端,通過合理的序曲設置可以為觀眾先預設出該戲劇的演出風格和基本矛盾沖突。幕間曲穿插在整個舞臺劇的中間,它的作用一般是用來進行場景的轉換,通過音樂對兩個場景進行有效銜接,讓觀眾有自然的過渡感。結束曲是對整個劇作情感和主題的升華,通過結束曲的播放,讓觀眾對觀賞內容進行回顧,深化對劇情的認識和記憶,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加深對劇情的理解。
主導性音樂是整個舞臺音樂的核心,通常會反復多次出現在舞臺劇的關鍵情節。導演會反復運用主導性音樂,來進行揭示戲劇的主題和反映特定人物的性格特點。
前一段時間,幼兒們耳熟能詳的動畫《汪汪隊立大功》改編成了音樂舞臺劇,故事講述了七只救援狗狗與隊長萊德的救援故事。舞臺劇中美國制作方以日本木偶為主要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把狗狗們呈現在了舞臺上。在整個舞臺劇中多處穿插著動畫版《汪汪隊立大功》的主題曲,而且還通過人物傳唱的形式進行了表現。該主題曲本就是根據狗狗們救援的主題內容改編的,主導性音樂的不斷出現,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該劇的主題。
主題音樂特指某種類型的音樂表達特定的情緒或創設特定氛圍。例如導演會利用某一種音樂來表達某種特定情緒,在情節推進過程中,對于類似情緒表達,都會用到這種音樂,這樣的巧妙設計可以讓情節因為音樂的鏈接做到合理過渡,從而提高觀眾對情節發展的感知力。
換言之,同一人物的不同行為采用不同音樂展示,可以更加立體地表現人物的性格和本質,也可以增強表演的層次性。
舞臺音樂是戲劇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個表演過程中,對于人物刻畫、情節轉換以及主題升華等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展現更好的舞臺效果。良好的舞臺音樂設置可以提升觀眾對于作品的理解力與感知力,輔助演員將表演發揮到極致,從而讓觀眾有更好的觀賞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