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秋 臨沂藝術學校
中職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舞蹈興趣,同時也應加強其舞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們在興趣中產生學習動力,激發其創作靈感。中職舞蹈教學主要針對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者進行培養,他們不僅要具有較強的舞蹈表現力,而且還要能夠創作、編排舞蹈,同時還應能夠簡化示范動作,有效展開幼兒舞蹈教學。這既是對中職學生未來自身發展的要求,也是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的必備條件。
目前,在中職舞蹈教學中,一方面存在著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導致舞蹈教學難以創新發展,無論在專業素養方面,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都未能樹立創新理念,影響舞蹈教學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對于進入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已錯過舞蹈訓練的最佳年齡段,不僅身體柔韌度差,而且基礎薄弱,往往難以適應比較辛苦的舞蹈訓練,導致學生參與意識差,學習能力不足。尤其對于無法掌握舞蹈技術要領的學生來說,難以有效投入舞蹈學習中。此外,由于中職教學一般為三年制專業學習,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無法真正掌握和學習舞蹈技巧,欠缺對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表現力等方面的培養。
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不僅使學生能擁有更多實踐體驗,而且還能通過深入練習舞蹈,增強學生的藝術感悟力。這既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理論課程課時安排,同時還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舞蹈練習的觀察指導,使學生在與教師展開有效交流互動中,激發舞蹈學習熱情,有效培養創造力,使學生在舞蹈表現力上充滿藝術感染力,融入豐富的思想情感,由此促進學生舞蹈學習興趣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與當地幼兒園建立校園合作,既能讓學生得到進一步實踐,還能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掌握幼兒舞蹈的真正需求與發展方向,做好全面職業規劃。
在中職舞蹈教學中,專業舞蹈教師會針對學生的基礎能力進行整體評估,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考查學生的舞蹈學習情況,進而結合學生的自身學習要求合理安排舞蹈課程。教師應從舞蹈基本動作的掌握展開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調整教學計劃,因材施教,使之既能循序漸進地步入良好的舞蹈學習狀態,還能因此對舞蹈產生興趣,從而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施分層教學,將具有不同舞蹈基礎的學生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具有較好舞蹈基礎的學生;第二層次則是沒有舞蹈基礎,但具有良好身體素質的學生;第三層次是既無良好舞蹈基礎,也缺乏良好身體素質條件的學生。教師在給學生分層后,制訂不同的舞蹈訓練方案,并進行目標引導與教學監督,使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計劃練習,并結合各自訓練情況及時記錄,使不同層次學生在各自完成不同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增強舞蹈學習自信心,進一步鼓勵學生展開實踐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成長。針對舞蹈學習進步比較快的學生,教師應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案,使其得到快速成長與進步。教師尤其應注重積極展開教學評價,使學生在持續訓練中及時修正,獲得正確的學習方向,在教師的鼓勵與激勵中不斷成長與進步。
教師應在中職舞蹈教學中融入文化教學內容,這主要是由于舞蹈文化既能加深學生對舞蹈藝術表現力的體會,還能從內心激發學生的舞蹈情感,使之在掌握舞蹈技巧的同時,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進行舞蹈創作與表演。為此,教師在高度重視舞蹈文化的同時,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將豐富的情感與舞蹈文化一并融入教學。在提升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同時,使學生得到感情的升華。例如,在進行民族舞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將民族舞的動作技術要領教授給學生,更需要向學生介紹民族文化、舞蹈創作的文化背景,使學生在深刻感受民族舞蹈魅力的同時,有效掌握民族舞豐富的藝術表現力,由此激發學生內心情感,并能加以藝術加工與再現。
綜上所述,對于中職舞蹈教學來說,要想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必須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創新,更要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教師應全面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同時對學生存在的差異性予以尊重,鼓勵學生進行舞蹈創編,激發學生的藝術表現力與想象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學生進一步展現自身優勢與才華,從而更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