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新媒體環境下,以新媒體為載體,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化,一些腐朽落后文化掩藏于新媒體下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產生消極影響,尤其是思想政治意識薄弱的大學生。高校輔導員是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在復雜的多元化思想形態下,負擔著引導高校學生價值觀動向的重要責任。高校輔導員既要客觀認知高校學生現實學習生活狀態,還要認識到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的雙重作用,以促進新媒體積極傳播作用的發揮。
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在高校基本以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為全覆蓋。新媒體不僅是大學生們獲取專業知識和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方式,也給他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便利和樂趣。但是,新媒體有時傳遞信息內容的參差不齊影響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甚至少數大學生淪陷網絡不良信息之中。2016年12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重視高校學生價值觀培養,重視高校教育工作,發揮新媒體積極作用,推進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有效開展。
1.輔導員教育管理工作難度增加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通過新媒體平臺獲取大量的信息,使其視野開闊,形成一定的自我認識和判斷標準,處理問題的方式發生改變,對輔導員的建議也會用審視的態度加以看待,從而降低了輔導員對學生的影響力。在學習方式上,學生們可以通過網絡自己學習,不會的知識點通過引擎搜索,電子版作業通過百度查找、復制粘貼來完成,甚至有的學生在考試中通過手機接收傳送答案來作弊,大大影響了輔導員的班級學風建設。雖然新媒體豐富了大學生的業余生活,給他們帶來了便利,但是它卻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新媒體網絡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在宣傳某些暴力、非法、虛假信息等,而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時期,社會閱歷不足,輔導員老師就需要做好引導工作,這顯然增加了輔導員的工作量,其困難是不言而喻的。
2.輔導員自身素養有待提高
新媒體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高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新媒體所傳遞的價值觀也在無形中塑造著大學生價值觀。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加強信息辨別力,這就要求輔導員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新媒體技術素養,勇于接受新事物,緊跟學生步伐,更好的和學生接觸,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同時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加強自身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新媒體作為信息文化傳播的重要文化載體,能夠打破時空局限,隨時隨地傳遞價值觀,對高校思想傳遞形成一定機遇。一方面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更加豐富,互動性增強。由面對面個別學生談話、集中理論學習轉變為不只局限于課堂的媒體平臺的運用,利用視頻、圖像等形式進行溝通和學習,使內容更直觀,拉近師生距離。另一方面,輔導員也需要豐富的信息資源來提高專業素養,新媒體信息更新快、覆蓋面廣的特點為我們提供更多有時效性和新鮮感的內容,提高了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質量。
高校學生在大學期間接觸最多的管理者就是輔導員,輔導員不僅要關注高校學生學習,還要關注高校學生日常生活及精神狀態,更要關注高校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當前,高校學生價值觀日益多元化,高校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離不開輔導員專業素養的提升。具有較好的獲取、分析、應用新媒體信息的能力,是我們每一位輔導員開展思政工作的保證,這就要求輔導員一方面加強網絡應用的學習,熟悉掌握網頁的制作和網站的維護,具備網絡常識,另一方面提高自身政治素養和敏感性,通過自學等方式密切關注熱點問題,更好的成為學生的引領者。
輔導員通過調查、了解學生關注的網站、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知道他們關心的熱點話題,掌握他們的內心世界,便于更好的交流和互動。輔導員可以通過易班平臺,開設自己的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方式,發布與學生思想、學習、就業、人際交往等相關的平臺內容,提供具有教育意義的典型案例,供學生們分析和探討,平臺上對于學生的留言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回復,將傳統教育方式與新媒體有效結合起來,使得學生更樂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要培養學生網絡法制意識,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理性上網,傳播正能量的能力。
高校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體,更是自我教育管理的真正主體,只有充分發揮高校學生積極主動性,才能推進自身思想政治素養進一步提升。一是高校學生要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面對復雜媒體環境,大學生要增強自身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針對個人實際情況,加強正確價值觀理論的引導學習。二是鼓勵學生多創作原創作品,可以將自己寫的文章、視頻短片發布到平臺上,定期開展征文大賽等活動,激發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在創作中感悟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我們要改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將新媒體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將挑戰轉化為機遇,促進新媒體在高校學生正確價值觀培養中積極作用的發揮,促進先進文化在高校傳播,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走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