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久芝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小學,重慶 404700)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是對提高課堂效率非常有利的,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愉快的教學和學習效果。教師應該熟悉各種情境教學的技巧和方法,可以熟練的創設各種不同的情境,小學語文教師可通過營造"動態"氛圍、利用多媒體、完善研討環節等方式,將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充分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隨著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很多的科技手段也逐漸的走入課堂中,在語文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可以充分的活躍課堂氛圍,學生可以更加理性的建立起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很快的進入情境,更好的渲染和課文相同的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觸,從視覺和觸覺等感官上更好的對課文有更多的認知,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好的處于一種最佳的適合于學習的狀態,這種情感和氣氛之下的學習效果是大大增強的。比如在學習《月光曲》的課前,播放貝多芬的著名鋼琴曲――《月光曲》,學生們全神貫注的聽著,教師輕聲陳述: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偉大的音樂家,叫貝多芬。他曾經這樣說過:”我的音樂只應該為勞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月光曲就是他眾多作品中的一首,然后把音量放小,繼續介紹《月光曲》的譜寫過程,美妙的音樂和教師的講述,營造了一個美好的情境,也為課文埋下伏筆,讓美好的事物跨越時空,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引發學生的共鳴,在一定的程度上體會到文章的美感。總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把抽象的情境具象化,更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熱情。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如此,課文的內容只能從多次的朗讀中才能品味清楚,很多的細節的地方往往體現在一些關鍵的詞句中,仔細的雕琢重點的詞句,能更好的體味文章中的情境和內容。在誦讀一些課文的過程中,可以注意標注一些重點的詞句,因為課文的作者也是在寫作的過程中重點雕琢的,比如魯迅的很多文章都是在一些不經意的詞語里蘊含著很多的意味,或諷刺或無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更多的進行誦讀,勾畫出重點的詞句,根據這些詞語創設情境,讓學生更好的對文章有一個想象的空間。以魯迅的《少年閏土》這篇文章里,在文章開篇,他寫閏土“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這是非常有畫面感的一段文字,細細的品讀,就會有一個少年的圖像呈現在眼前,活靈活現,在這些有趣經典的詞句中充分的刻畫情境,創設一個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有更高的興趣。讓學生品讀文章詞句中的美感和韻味,在閱讀里更好的理解課文要表達的意味,這對學習語文知識是十分有益的。
相比于枯燥的、大段大段的文字學習,學生往往更傾向于有一些配圖的文章,可以增加很多的趣味性和學習熱情,利用圖畫展開有關課文的相關情境,創設更接近于課文想要描繪的真實情景,再輔以相關的文字說明,更好的描繪情境,使學生更好的進入情境有身臨其境的感觸,在具體的影響中加深理解和領悟。另外,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用畫的形式來解釋詩意,展示學生的繪畫、理解能力,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如教學《秋思》時,引導學生邊理解詩意,邊用簡筆畫畫出一幅深秋情景圖。風凄凄,葉飄落,草枯萎,花凋零……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很好的描繪出了詩中的內容,結合這張圖片,可以很好的創設一個情境,相比于只是枯燥的學習詩詞,結合圖片可以更好的領會詩詞的美,和語言語文的魅力。和課文中的內容結合,將課文與圖片完美的結合,更有利于創設情境,有利于情境教學。
結束語: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情境教學的應用,創設更多有趣的情境,對語文教學非常有利,恰當的運用一些有趣的多媒體圖像和美妙的音樂創設情境也是很有必要的。使教學情境更加的生動有趣,引發學生的共鳴,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