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俊
(四川省威遠縣向義鎮初級中學校,四川 內江 641000)
多年以來,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效果可以說是有目共睹,這全仰仗著其獨一無二的特性;而正是因為這些特性,也導致了微課終究無法徹底代替課堂教學。所以,為了使得課堂更為高效,在使用微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特性。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不但有著提升學生文化水平的作用,更是一門最為常用的工具課,其本質是人們進行思想交流的工具。由于其內容復雜且實用性高,因此涉及知識范圍相當廣;而與之相對的,微課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其所講述的知識點較為專一,缺乏擴散性,無法代替語文課堂,缺乏對于知識的拓展。所以,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當中,應該把微課當做一種輔助工具,充分的發揮其特點進行難點要點的講解,與此同時又要注意課堂知識的傳授。
微課有著目的清晰的特征,在教學中十分有指向性,因此在制作微課資源的時候應該精心選擇難點要點進行制作,避免泛濫式的制作,在沒有重點的情況下微課對于學生知識的提高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也會使得其特性弱化,降低學生學習效率。
微課之所以迅速傳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因為其有效性的特點,使得學生切實的得到了收獲,進而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資源時應當貫徹"有效性",盡可能的多講實用的知識,提高資源質量。
文字的趣味性需要學生熟讀才能夠體會,但是通常情況下,學生面對枯燥的文字,很難讀下去,而微課教學可以充分調動課堂氣氛。這主要是因為微課的形式多種多樣,可根據學習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來決定,使學生進入真實的情境,進而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教朱自清《春》一文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一個課前微課視頻錄音朗讀環節:在講授新課之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季的風光圖的視頻,讓學生觀賞并指出哪一幅是春景圖,并要求學生用語言描述畫面內容,還可以吟誦所學的描繪春天的詩句,像“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等等,然后播放視頻朗讀錄音。讓學生欣賞那美不勝收春景圖和配音員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絲絲相扣的朗讀。學生如臨其境般感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姹紫嫣紅、萬木競相爭榮的景象,同時也領略到作者熱愛春天,歌詠春天,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欣喜之情。這樣以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后面的教學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課的針對性十分適合解決教學中的難點,而學生只是通過語文課堂上幾十分鐘的學習,是很難真正消化和理解重難點的。因此,如何有效幫助學生突破語文知識的重難點是每一個中學語文教師都應重視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師可以應用“微課”將語文重點知識突顯出來,將難點知識進一步細化,從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在學生討論完成之后,再將環保專家的解決方案播放給學生,進一步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
閱讀和寫作具有密切的關系,通過閱讀能夠提高寫作水平,而寫作能夠提升閱讀能力。微課可以錄制生活中的場景,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進行錄制。學生完成閱讀后,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感悟進行寫作,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理解得更加深入,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寫作提供素材,以此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例如《愚公移山》一文主要教會學生一種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由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拓展,為學生講解一些其它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寫一些感受,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只是教師給學生講授,學生接受消化教師的觀點。微課教學時間較短,其中還會設置相關的細節性問題,這就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還可以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有效地改變傳統教學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身份,歸還給學生學習主體的身份。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之間團結合作。
傳統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是,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枯燥無味,所以對語文學習興趣不濃,然后產生了“偏科”的現象。在基礎的詞匯、語法等知識講解的課堂上,這種認為語文枯燥的情緒更加突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微課作為一種比較新的教學手段,首先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主動產生興趣,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將會有保障。那么微課教學學生的興趣從何而來,這就跟微課教學的特點有關,微課教學內容精悍、沖擊力強很快地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微課學習,對于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有積極意義。在素質教育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立足語文教學核心素養的問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素質等。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運用于初中語文的教學,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對教師而言,也會減輕教學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微課應用于初中語文教育,是教學改革的嘗試,將會對初中語文教學產生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