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平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河北 承德 068350)
電視新聞編輯是一項既有藝術又有技術的工作,在進行新聞節目編輯時,編輯者要在懂得技術要求的基礎上,對畫面語言和有聲語言進行藝術化的處理,使客觀公正的新聞報道更電視化的傳達給觀眾。縣級電視臺作為基層的主流媒體,肩負著輿論導向和輿論監督的職能。因此作為新聞編輯工作者要掌握一定的藝術技巧:
在編輯新聞處理工作和記者新聞寫作中,很多時候需要進行新聞模糊處理。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掌握什么新聞需要模糊處理、什么新聞不能模糊處理、新聞模糊處理技巧等常識性知識。對急發稿件的模糊處理。我們往往會遇到一時沒條件弄清的事情或問題,而稿子又必須及時播發,這時就不能盲目確認,而應當采取模糊處理,這樣做既保證了新聞時效性,又可以避免新聞失實。對需要防止泄密的稿件進行模糊處理。軍事報道中有關駐某地、某部官兵及科技報道中的一些技術數據等,這些是需要保密的內容。新聞報道中出現的“據權威人士透露”模糊語言,就比用精確的語言表述更合適。為遵守法律和道德對新聞進行模糊處理,新聞報道也必須遵守法律,尊崇社會道德。在新聞報道中,涉及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肖像、姓名、家庭住址等,性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姓名及有可能引起名譽糾紛的事件和人物姓名,應該做模糊處理。另外,出現當事人清晰圖像的,也往往需要打上馬賽克或采取側面拍攝的方式模糊處理。凡是涉及個人隱私的報道,新聞工作者都應慎重處理,不能違背法律和社會道德。模糊處理的技巧編輯應在事件中不斷摸索。
(一)導向上的正確性。1.新聞策劃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能一味追求新聞轟動效應,而置大局和社會公眾利益于不顧。2.選擇最佳時機。新聞策劃要有較強的新聞性,必須重視新聞推出的時機,看準能產生最大新聞效應的新聞時機,避免策劃陷入有頭無尾、不了了之或半途而廢的尷尬境地。3.提高設計上的創新性,吸引受眾注意力。新聞宣傳必須在體現時代性、發揮創造性上下工夫,創新宣傳手段,改進宣傳方式,以多層次、多角度、可感式、個性化的表現形式,不斷增強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4.注意把握策劃的“度”。新聞策劃不是造假。新聞策劃是對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的新聞事件的一種主觀能動反映,是在真實性的前提下進行策劃,策劃的作用在于確定主旨、規定范圍、規劃采訪行動,屬于宏觀調控。策劃不能過細,不能越位,不能把記者手腳捆得太死,否則便扼殺了記者的主觀能動性。
(二)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背景,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確定報道思想,擬訂報道計劃,“參謀”新聞視角,把握輿論導向。編輯部應該經常組織戰役性報道。其中包括開辦欄目、組織拍攝系列報道、發動觀眾對某一熱點問題展開討論編輯部應該是整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靈魂”。一段時期出臺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同時,電視新聞離不開完備的通訊聯系網絡,這一網絡的主體由記者站和廣大通訊員組成。編輯部不僅要與他們形成魚水關系,更得經常與他們互相傳遞信息,定期通報有關要求和發稿情況,幫助他們出主意,想點子,指導具體的新聞采編,組織新聞業務方面的培訓學習。
新時期,電視新聞在播報的語言風格上也發生變化,過去“求新”“求穩”的播報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播報需求。現在的播報要求在通俗、流暢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具有平民化風格,拉近與老百姓的距離。由“報新聞”轉到“說新聞”上。例如,目前許多電視臺采取的“說報”、“讀報”,就受到了大眾廣泛的歡迎。這類報道形式不僅突出了新聞內容的原貌、原汁、原味,同時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使更多的受眾接受新聞報道的內容。還用豐富多彩的互動形式,進一步提高民生新聞的精彩程度。隨著時代的發展,要求新聞在注重內容的同時,站在百姓、大眾的角度,采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急。因此,必須審視自己編排的新聞究竟能帶給受眾多少信息,對受眾能有多大幫助。所以,一名合格的編輯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才能在制作新聞節目時得心應手。如果編輯人員的知識面不夠寬,知識儲備不夠豐富,就很容易造成對新聞內容的誤解,這種誤解的影響不容小覷,會對社會公眾產生難以預估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加強自己在經濟、法律、科技、文學等方面的知識修養,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以確保編輯工作的有效性。
傳統的新聞編輯不需要走到臺前,只需要把新聞素材經過整理加工之后發布出來即可,可是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卻需要充當公共論壇主持人,為了能夠扮演好這一角色,新聞編輯就應該時刻保持良好的應變狀態并培養更多的技能,大數據時代下的新聞編輯應該有基本的信息整合能力,互聯網讓這個世界每日都處于信息井噴的狀態,受眾們每日面對這些海量的信息已經不愿意再做太多的判斷和思考,他們需要專業的新聞評論把這些信息進行整合和解釋,因此新聞編輯就需要培養從這些信息當中篩選出有價值的資料并整合的能力,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編輯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網絡溝通能力,這種網絡溝通能力不局限于采訪活動,還包括評論回復等,新聞編輯需要通過網絡和受眾直接進行溝通和交流,以便能夠實時的聽取受眾的意見并加以改進,傳統的新聞媒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他們利用網絡這一渠道吸引來的表達觀點的民眾比之其他新媒體年齡段更廣,民眾在提出意見時也會更加謹慎,這樣更為可靠的素材和多年齡段的討論方向才能給播出的節目帶來更多的靈感。
總之,新聞編輯要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和編輯技能,始終以高度的社會受眾責任感為己任,以新聞行業的專業化精神鞭策并規范自身,努力為媒體受眾提供更加真實客觀的新聞報道和更具品質化的服務,這樣才能夠引領新聞行業在新媒體時代下健康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