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
(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四川 瀘州 646000)
當今社會已進入了信息時代,社會生活和學習的節奏都在加快。處于青春發展關鍵期的高中生,如果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和引導,心理問題時有發生。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養和教育,父母和教師僅僅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業進步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把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十分重要的任務。
隨著高中生活的快節奏和社會及家庭生活的不適應,處于心智不成熟時期的高中生,在處理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等方面都有成人難以理解的困惑與苦惱,這些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首先是學業成績差。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生存壓力劇增,高中生更是如此。他們課業繁重,要面對老師、父母的各方督導,面臨學業成績和高考的壓力,承受親朋好友的評價議論,心理壓抑可想而知。心理脆弱者若得不到合理宣泄,心理健康問題隨時出現。激烈的學習競爭,造成學生容易心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情緒低落,這種現象在高中更為突出。在與學生的交談中,筆者聽到不少學生傾訴:“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自己既難以接受,又不能擺脫。”“一旦成績不好,不能考取大學,哪有臉見人。”自認為我學習很努力,但是考試排名總是停滯不前,這樣下去哪還有學習的動力啊?由此,學生的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教師和同學的言行比較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癥狀。
其次是人際關系差。現住的高中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識較強,人際交往能力較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教師、父母之間的關系,人際關系極不協調。在心理咨詢中,有的學生向教師傾訴:“我不知道應該怎樣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我不知道怎樣和別人聊天。”“我總是不能加入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非常孤獨、寂寞。”由此可以看出,這部分學生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產生了恐懼感。尤其是家庭殘缺的學生,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即使得到一方親人再多的愛,性格上常常表現出與常人的不同,要么孤僻,要么叛逆,多半會有心理問題。
第三是承受挫折能力弱。由于家長、教師對學生的期望過高,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使得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常常因為一次考試失敗或小小的挫折而產生挫敗感,失去自信心。中學是人生發展的奠基時期,學生在學校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將影響他們一輩子。我國中學教育過分強調成才教育,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
第四是早戀問題。如今,家庭生活條件好了,高中生自身的生理發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增強,導致早戀問題。在日常咨詢中,筆者常聽到學生說:“我總想看到他。”“我總想和她在一起。”“我和他說話時,心情總是很興奮。”還有的學生說:“我喜歡上了某某老師。”早戀問題困擾著學生,加劇了他們的心理問題,使他們感到“煩躁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績逐漸下降。
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今教育的當務之急。針對當前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筆者提出以下糾正措施:
首先要構建全面滲透、積極推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學校領導和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中。如:第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校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開設心理衛生課,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識,使學生能夠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況,提高抵御心理問題的能力;第二,開展咨詢活動,它包括個體咨詢和團體咨詢。提倡心理咨詢的意義,改變學生對心理咨詢的不正確認識,教師可以鼓勵需要咨詢的學生進行個別咨詢,而對于出現同類心理疑問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團體咨詢,自由議論存在的共性問題,利用團體的影響力,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幫助,形成團體共識,使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有所領悟和理解,進而改進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其次是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置心理信箱,開設熱線電話和網絡咨詢,從多渠道開展心理咨詢。如: ①開展多元化的集體活動。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如體育比賽、知識競賽、登山、演講,郊游、文藝晚會等,可以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體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促使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②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教師應有意識地把情和知統一于教學中,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教學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相應發展。
第三是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把無聲的教育與有聲的教育結合起來。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的措施包括設立心理教育專題板報、成立心理教育校刊、開設心理圖書閱覽室、開展“心理專題”手抄報等。它們不僅能營造濃厚的心理教育氛圍,起到滲透、暗示的作用,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心理教育意識,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在教學物質環境建設方面:做到校園環境優雅,干凈整潔,給學生輕松愉悅、舒適的感官體驗。為了營造良好氛圍,可通過設置書法繪畫、名人警句、校風校訓、宣傳欄等的方式,形成濃厚的文化氣息,給學生理性的思考,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壓力,調節不良情緒,形成健康心理。在教學精神環境建設方面,做到八個字:平等公正、真心真愛。
第四是加強家校溝通。學校要經常和家長聯系,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 家校雙方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家長必須轉變只重智育的思想觀念,以身作則,率先示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重視對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導,多與孩子交流思想,讓孩子在互相關愛、互相尊重的環境中成長。
總之,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做好,這對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