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文
安吉地處浙江西北部,位于長三角經濟圈腹地,隸屬湖州市,是習總書記“兩山”理念誕生地,是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中國竹子之鄉、中國白茶之鄉、中國椅業之鄉、國家首個生態縣,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首個鄉村振興林業示范縣、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聯合國人居獎唯一獲得縣、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
安吉“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稟賦優越,生態環境宜居,被譽為氣凈、水凈、土凈的“三凈”之地。全縣林地面積202.8萬畝,其中竹林面積101.1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70.1%。擁有野生植物1478種、野生動物278種。作為“兩山”理念誕生地,安吉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堅定不移走“兩山”之路,奮力爭當踐行“兩山”理念樣板地、模范生。
多措并舉 建成國家森林城市
科學謀劃,形成協同共創機制。安吉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有關部門、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創森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指揮、協調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印發《安吉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總體方案》,將創森指標逐一分解,納入單位年度綜合考核內容,并建立了創森工作部門聯動機制,確保創森工作責任落實、組織有序。同時,委托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調查規劃設計院編制了《安吉縣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將其納入城市發展總規。創森建設資金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并探索完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引導社會參與森林城市建設。
創新載體,掀起全民參與熱潮。編制《安吉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宣傳工作方案》,創新宣傳途徑和形式,使宣傳活動新穎化、多樣化、形象化、立體化。組織了創森知識競賽、征文大賽、攝影比賽和“縣樹、縣花”評選活動,開展了創森“進校園”“進社區”“進廣場”等社會宣傳活動42余次,結合縣林業、科協、環保、水利等重要節慶日開展生態科普宣傳活動37次,編印創森工作簡報38期,發放創森調查問卷300份、倡議書1.2萬多份、發送短信60萬余條;在城市人口聚集區通過大型電子屏幕、LED屏滾動播放創森口號,在中央電視臺、《中國綠色時報》《浙江日報》和安吉媒體多視角、全方位、大篇幅地報道安吉生態文明成果。此外,積極組織全民義務植樹和“關注森林”系列創建活動。截至目前,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化村8個、省級森林城鎮14個、森林村莊34個,市級森林城鎮15個、森林村莊143個、森林單位25個,縣級森林人家80家。
全域聯動,推進創森七大工程。著力推進創森七大工程,實施82個重點項目,全年全社會完成投資9億元以上,累計投入項目資金20.2億元,“生態、文化、產業、精致”的城市生態特色得到了進一步顯現。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99公頃,建成珍貴彩色森林3676公頃、示范村20個;完成茶園生態修復1112公頃,通過FSC森林認證面積近1萬公頃,完成平原綠化工程637公頃,農田林網53公里。此外,結合“四邊三化”“清水入湖”項目,加快推進杭長高速、商合杭高鐵、美麗鄉村精品觀光帶、西苕溪兩岸等“城鄉綠廊”建設,森林通道綠化面積25公頃,縣域綠道45.5公里;結合美麗鄉村提升工程,完成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18個。
創新機制,著力推動森林生態保護。出臺全省首個“林長制”的森林資源保護機制,列入全省試點,全縣三級“林長”全覆蓋;啟動林業綜合執法改革,成立林業綜合執法大隊,負責全縣森林資源監管及林業審批許可項目的全程督查;出臺《安吉縣城市綠化管理辦法》《安吉縣禁止毀林毀竹種茶長效管理十六項舉措》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使管綠護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快推進“智慧林業系統”建設,運用視頻監控、天眼、熱成像、無人機、森林網絡醫院等現代科技手段,建立“陸空一體化”的防控體系。此外,加強生物多樣性建設與保護,申報安吉小鯢國家自然保護區、陳嶸省級森林公園,并成功獲批;加速推進省級竹溪濕地公園、省級南北湖濕地公園、烏象壩濕地建設,完善竹子、無患子、金錢松等林業種質資源庫的提升,努力構建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濕地公園、種質資源保護地為補充的野生動植物和自然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網絡。
優勢轉化,加快建設生態經濟強縣。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結合省森林休閑養生試點縣建設工作,將生態、產業、文化融合為一,整體推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更加緊密。截至目前,安吉縣先后被授予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國森林康養試點縣,6個單位被授予全國森林康養試點基地、4個單位被授予中國森林養生基地;成功創建省森林特色小鎮8個、省森林人家29個。森林旅游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成為林農增收的新渠道。在森林城市創建影響下,生態優勢不斷被釋放和轉化,推動安吉向生態經濟強縣快速邁進。
成效顯著 森林價值持續提高
城鄉森林網絡更趨完善。按照“中心城市創優,中心城鎮增量,山區丘陵提質,平原農區擴面”的工作思路,大力開展城鄉綠化造林,實現了森林資源數量質量的“雙增長”。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4.6%,城區喬木種植比例為75.04%,城區街道綠化覆蓋率為31.78%,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395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97平方米,擁有城市公園33處,實現了市民出門平均500米有休閑綠地的規劃;郊野20公頃以上生態旅游休閑場所16個,平原綠化率22.1%,村莊綠化率達45.87%,水岸綠化率達90.25%,道路綠化率達94.1%,農田林網控制率達90%以上;90%以上的鄉鎮建成為森林城鎮,9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為森林村莊或綠化示范村。
城鄉森林健康持續增強。在生態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綠地喬木化、樹種鄉土化”,通過生態公益林建設、林相改造、森林撫育、封山育林等措施,切實提高森林健康度,確保森林多種功能的充分發揮。目前,全縣鄉土樹種數量占城鄉綠化樹種使用數量的93.22%以上,并注重喬、灌、藤本、草的合理搭配。據《安吉縣郊區森林自然度評價研究報告》顯示,安吉郊區森林自然度達到0.52。10余年來,安吉沒有發生嚴重非法侵占林地濕地、破壞森林資源、濫捕亂獵野生動物等重大案件,生態建設成果得到不斷鞏固與發展。
森林生態文化不斷豐富。安吉是林學泰斗陳嶸的故鄉。安吉進行持之以恒的生態科普教育和各類生態節慶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森林生態文化。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濕地公園2個、大型生態型博物館3個、生態博物館群13個;建成各類生態科普教育基地37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14個、市縣級20個;全縣3323株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開展了“縣樹、縣花”的評選活動,金錢松和杜鵑分別成為“縣樹、縣花”;舉辦“紀念陳嶸先生誕辰130周年”大型活動。據安吉縣隨機調查,公眾對森林城市建設的支持率和滿意度分別達到了95.22%和9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