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雯?黃明煒
摘 要:PBL教學法在課堂上達到了預定的教學效果,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歡迎,但亦暴露了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改進。
關鍵詞:PBL;內科教學;運用
一 PBL教學法的含義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通過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圍繞問題獨立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 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PBL教學法注重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
二 PBL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問題的設計
問題的設計好壞是PBL教學法成功與否的關鍵。所設計的問題最好是本次課的重點、難點,也是相關學科的集合體。例如,講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前一周,作者給學生提供—個病例:男性,35歲,頭暈、乏力伴出血傾向半年,加重1周,半年前無誘因開始頭暈、乏力,間斷下肢皮膚出血點,刷牙出血,服過20多劑中藥不見好轉,1周來加重。病后無鼻出血和黑便,二便正常,進食好,無挑食和偏食,無醬油色尿,睡眠可,體重無變化。既往體健,無放射線和毒物接觸史,無藥敏史。查體:T36℃,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貧血貌,雙下肢散在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鞏膜不黃,舌乳頭正常,胸骨無壓痛,心肺無異常,肝脾未觸及,下肢不腫。化驗:Hb 45g/L,RBC 1.5×1012/L,網織紅細胞0.1%,WBC 3.0×109/L, 分類:中性分葉30%,淋巴65%,單核5%,plt 35×109/L,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NAP)陽性率80%,積分 200分,血清鐵蛋白 210μg/L,血清鐵 170μg/dl, 總鐵結合力280μg/dl,尿常規(-),尿Rous試驗陰性。作者設計如下問題:(1)本病例應診斷為什么?診斷依據是什么?(2)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引發本病?(3)本病例的血象是否正常?原因何在?有何相應的臨床表現?
(二)自學
學生課前能否積極、主動、深入地自學,直接影響到PBL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首先,以8-10人為一組,將全班學生分成5個學習小組。要求每個學生圍繞學習問題,利用課余時間,通過預習教材、查閱參考文獻、請教教師等方式尋求最佳答案。之后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形成—個比較完整、統一的觀點。教師對自學的整個環節進行跟蹤指導:協助各組制訂學習計劃,并根據學生特點,對各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及時了解各組自學進度,對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思路;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三)闡述
此環節在課堂上進行。每組派一名代表闡述本小組在自學中形成的觀點,其他組員可作補充。各組闡述完后,互相點評。學生在闡述觀點和互相點評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啟發、引導,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參與探索與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可將自由發言與點名發言相結合,使課堂充滿質疑、探究、討論、爭辯的活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問題帶出其他相關知識和臨床技巧方面的問題。如學生在闡述問題(3)后,通過提問引發學生更深入的學習與探討。教師對學生闡述的觀點和討論情況進行講評。對教學重點進行精講,對知識要點進行歸納概括。通過總結,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 PBL教學法應用于內科學教學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PBL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問題的順利解答都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與進取心。據調查,86%的學生認為與傳統教學法相比,PBL教學法獨特、新穎、使人易于接受新知識,85%的學生認為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81%的學生認為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PBL教學法以病案為先導、問題為基礎,有82.3%的學生認為有利于提高臨床思維能力。
四 PBL教學法應用于內科學教學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在PBL教學法中,常規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防治”這一講授順序被打破,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發揮學生的組織協調、文獻檢索、資料歸納、觀點提煉、人際溝通等能力去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要順利實現這一轉變,需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循序漸進;合理搭配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課時比例。二是協同配合;學校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間要協同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三是全程指導;教師對PBL教學法每個環節尤其是自學環節要精心指導,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的角色。因此,教師要通過培訓、自學等形式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吳勉華,王新月.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7.
[2] 汪青.國內醫學院校PBL教學模式的應用現狀及問題剖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0,8(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