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娥
(河北省蔚縣馬寶玉小學,河北 蔚縣 075700)
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往往都忽略了學生觀察方法的積累和養成,更不用說自身具有獨立、系統的觀察方法。我們應該怎樣使學生具備獨立自主的觀察方法呢?,甚至于說是怎樣讓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去尋找觀察方法呢?面對這樣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或者是學生觀察興趣養成的時候,教師就應該適時、恰當、有效的對學生整個觀察活動進行指導。什么叫觀察呢?它是指人對周圍事物或現象進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現象的本來面目,研究和確定它們的性質和關系的一種心理現象。數學教學活動中的觀察,就是有意識地對事物的數和形的特點進行感知活動,即對符號、字母、數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數學關系式、命題、幾何圖形的結構特點進行的察看。那么,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呢?我以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學習是由內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內在的動機比外驅力更活躍、更持久,更具有主動性,而興趣則是內在學習動機的集中體現。激發學生對觀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采用許多方法:1.以美引趣。學生對美具有一種近乎天然的向往。數學具有自身的魅力,數學美集中在數學的簡單、統一、對稱、奇異等方面。數學圖形所展現的外在形式美、數學的抽象概括性所體現的簡單統一的內在美、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所呈現的對稱美、數學思想所表現的奇異美的原則,充分利用數學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并發掘數學中的美,就能激發學生對觀察的濃厚興趣,激勵學生求知的強烈愿望。2.以成導趣。成功的體驗,能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內心激動,使其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的對象是圖形、數量關系、邏輯過程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鼓勵學生主動觀察,為學生創設獲得成功的機會和條件。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數學通過觀察發現數學定理、解決數學難題的事例,并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總結概括出數學概念,發現公式、定理的證明,掌握那些特殊題型的解題技巧,品嘗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主動觀察的積極性。
初中學生在心理上缺乏觀察事物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掌握知識經驗的水平上缺乏觀察的能力,因此,只有注重對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和培養,才能保證觀察的正確性。首先,要引導學生在觀察時把握合理的順序,養成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體的觀察習慣。發現不合理的觀察方法,應通過示范分析及時指出,加以指正。其次,要引導學生了解常用的觀察方法(如分類觀察、從一般到特殊的觀察、從特殊到一般的觀察、對比觀察等等),掌握觀察的一般步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制定周密的觀察計劃,做好有關知識的充分準備;在觀察過程中做好觀察記錄;觀察后對得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和總結。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讓學生能夠較為熟練地自主觀察。
觀察是一種“思維的知覺”,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時,必須十分重視觀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確性、深刻性等良好觀察品質的培養。1.培養觀察的目的性。初中學生對觀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總是有選擇地以少數事物作為知覺的對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觀察對象敘述的語言要準確,提出觀察任務時目標要明確,分析時要緊緊圍繞確定的觀察目的。2.培養觀察的全面性。觀察的全面性,要求通過觀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組成部分和相互聯系;在較為復雜結構的圖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種屬性;指出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感知對象所能發生的各種可能性。在觀察中,由于學生缺乏對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全面理解,導致感知的對象不能反映各種可能的現象經常發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屬性,在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分析觀察對象內在的規律性,鼓勵學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觀察。同時,教師要及時對觀察的結果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學生相互討論,對學生觀察中出現的遺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補救,使觀察結論全面、完整。3.培養觀察的精確性。觀察不能僅僅滿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還要精確把握事物的特征,對不同事物既能發現它們的相似點,又能辨別它們的細微差別。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列表比較、對比觀察等,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形象直觀、富有動感的圖片、畫面,啟迪學生發現觀察對象的特征,揭示觀察對象的本質。4.培養觀察的深刻性。觀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觀察必須始終與思維訓練緊密結合,尤其要重視對觀察對象隱含條件的發掘,通過觀察能力的培養,逐步使學生的數學思考意識抽象概括化、思考對象形式化、思考過程邏輯化、思考結果應用化。
總之,數學教學必須十分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對于現在學生面前的各種美好事物,往往需要學生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應該具有較強的觀察力。而觀察力的培養有是我們作為一名教師的首要任務,針對擺在我們面前的各種現實情況應該引起了我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