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美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黃石口鄉河暖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語文是各科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三尺講臺”變成“舞臺”, 采用多種教學藝術,把課文中難以理解和把握的抽象內容轉化為一種輕松詼諧、具體可感的“表演”活動,讓語文課堂活力無限。具體方法如下:
知識是教不完、學不盡的,今天該傳授的知識假如缺漏了,明天還可以補,但是如果學生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沒有了興趣,那么,明天就什么都沒有了,自然也包括能力。興趣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的意義,它是學生學習成績好與壞的重要因素。小學生大都已經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而且多半學生是非常喜歡語文學科的。但小學生的學習是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的,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反應會很積極,學習的熱情也會很高漲,反之則會表現得很不耐煩。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興趣很重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比如有老師在講解《昆蟲記》一文前,先讓學生細致觀察自己喜歡的某種動物,把他們可愛的一面拍攝下來或記錄下來。這樣文筆好的同學用文字記錄,而平時那些不愛動筆的學生把拍攝的照片帶到課堂上放在教室的多媒體上與同學一起分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細致觀察后積極展現自己的作品,在老師的鼓勵贊美以及與同學的分享中感覺到了語文學習的快樂,教師先將學生的情緒帶動起來,再走近課文中領略文中主人公的細致觀察力,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就很好地將語文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極大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的,為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目標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要達到的目的和境界,這一目標時刻影響這學生的行為指向。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確定的目標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提高語文分數,二是超越某位同學。在他們看來,取得一個較高的語文分數,不僅可以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和肯定,而且自己也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而超越某位同學意味著他們對相同群體的挑戰,若是超越了,則意味著挑戰的成功,會給其帶來勝利者的喜悅感。他們這兩類目標都是短淺而現實的,且帶有功利性和競爭性,這是因為他們學習的動機主要來自外部的褒獎。學生所設置的語文學習目標直接影響著其語文學習的動機,因此,語文教師要幫助、鼓勵他們樹立通過短期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如設置“今天好好復習,明天聽寫詞語要全部正確”;“這次考了80分,下次努力考90分”;“這次考試在班里排名第九,下次爭取要進前五”等等。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正處于少年向青少年過渡的時期,一方面需要父母的鼓勵指導,另一方對獨立自主的渴望也越發強烈,他們更愿意接受并實行自己設置的而不是不被指定的學習目標和任務。但是對語文具體的學習目標的設置,怎樣按目標來實施計劃,這在學生心中是有很大的模糊性的,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指導和幫助。
語文學習方法直接影響著小學生語文學習目標的完成率。由于年齡關系,大部分小學生對教師和家長的依賴性孩很高,在遇到學習上的問題時,他們首先是向老師請教,其次是問家長 在。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除了認真努力還注重學習的方法,因為學習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率。如在學習 《蜀鄙之僧》一文時, 教師在上這篇短文前要求學生熟讀后背誦,這是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文言文,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文言文難度性比較大,剛開始能流利的朗讀都是有難度的。學生在聽到老師的要求后都能在初讀后標注生字詞通過下文注釋或查字典的方式弄懂,在熟讀完,一些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一句一句地把文章灌入到腦袋里,但很快就會忘記,接著再重復背誦;而有些學生則先根據后文的翻譯,了解文言文的的大意,在理解文章之后進行背誦,在背誦完文章之后也就“其義自現”了,再等到老師講解時基本不需要再看原文翻譯了。這兩類同學可以說都很努力認真地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學習的任務,但是前者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也僅僅記住了文字,并沒有融會貫通,而后者在背誦完后便能體會到文章的要義,再學習起來就更輕松,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透徹。
語文學習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長期的積累過程,學生只有采取一個有效的方法才能輕松自在更加積極的學習語文。語文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有些方法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但具體的做法還需要學生去實施,只有在實施的過程中才能找到適合自身的一套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效率。
“喜新厭舊”是兒童天然的性格特點,當然在學習活動中,這種天性就體現在厭倦重復單一的學習形式上,因此,教師就要針對這種小學生心理特點及時更新調整教學活動。上課有趣味,讓學生愿意學,首先要鉆研好教材。教材把握的好,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的好,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比如一代名師于永正在備課時總是先備“讀”,他說:“不把文章讀得有聲有色,覺得‘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發吾心’,我是不敢進課堂的”。學生喜歡上于永正的課,與他繪聲繪色的朗讀是分不開的。于永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能聽到教室里的低聲哭泣的聲音;讀《黃繼光》,能使學生精神抖擻;讀《半夜雞叫》,能讓學生義憤填膺……。在課堂提問環節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哪怕是一個精當的提問,只要出其不意,就會使學生感到有趣味。另外,教師要幽默,在教學中,經常用幽默的方式處理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可以化解各種矛盾,寓莊于諧。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活動中,可通過生活化、戲劇化的方式巧妙地組織教學,引導、點撥、激勵學生,在趣味化的語文課堂里讓學生在歡笑中不斷受到幽默與人格的熏陶, 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獲得情感的深度愉悅, 在心靈的飛揚中不斷提升語言素養,使語文課堂活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