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新疆建設兵團第四師67團中學,新疆 伊犁 835304)
從2011年秋季我們學校就關于“少教多學”的課題進行了開題,“少教多學”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簡單的理解他的意思,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講的少而學生在課堂上要多學,那一個“多”一個“少”這就明顯的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雖然我們已經開題半年多了,課時還是有許多的老師不能夠擺脫以前教師講學生聽的那種習慣,而且學生也并不習慣頭一天預習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這樣會“浪費”他們的很多玩的時間,所以有很多學生都不愿意每天進行課前預習,這就要求老師要做一個合理的安排。
“少教多學”的思想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追本溯源,自古有之。先秦時期,孔子就曾有過非常明確的闡述,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此外,《學記》中也曾有過這方面的闡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边@兩段有關教育的論述,都明確提出了“少教”,皆認為教師的任務是“道”、“強”、“開”,切不可“牽”、“抑”,尤其不能事事都“達”。分析其主旨,就是教育我們,在教學中,老師應該起到其應該起的作用,即“道”、“強”、“開”,而不是事事都替學生想到了,相反,應該給學生自己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思考與自己學習中不斷總結學習經驗,直至悟“道”,這才算是成功的教育。教育發展到近現代,“少教多學”思想得到了人們更為深刻的認識。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對此思想也給出自己的觀點:“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俾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教是為達到不需要教。葉圣陶的觀點,與今天我們所追求的通過教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繼而達到不教而教的觀點幾乎完全相同。新加坡是“少教多學”理念執行比較好的國家,為解決李光耀內閣倡導儒家倫理教育帶來的弊端,新加坡政府于2004年明確提出“少教多學”的理念,從最初的三十所學校,到后來全民性的教育改革,“少教多學”在新加坡教育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吧俳潭鄬W”注重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它意味著更少地依賴于死記硬背的學習、反復的考試和“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方式,更多地關注經驗式的發展、自主學習、差異化教學和終身技能的培養。它重視學生思維、態度、性格和價值觀的形成,力圖通過創新并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塑造學生性格?!吧俳潭鄬W”觸摸到了教育的核心——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樣教。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課,最終的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這種“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達成是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的結果,其實質則是學生的多學,自主地、主動地學。葉圣陶先生還指出: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而這種“自能”式的學習能力的獲得是建立在“多學”的基礎之上的。這種教學狀態的下的教師,自然不能“多教”,不能霸占課堂,不能包辦代替,不能無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睆谋举|上講,《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正是“少教多學”所追求的?;蛘哒f,《語文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只有通過“少教多學”才能夠實現。
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轉變思想,有以前的滿堂灌變為現在以學生為主導,在課堂中做到教師少講,少說,不在課堂中師文學生答這種一問一答的模式,而是應該教師拋出一個大問題,學生根據這個問題進行討論,然后由學生自己疑難提問,然后由其他會的學生來幫助他解決問題,這樣就不是教師只是負責灌輸自己的東西,學生每天也是像在聽天書一樣。這樣學生就從課堂的被動者變為了主動學習者,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課題開題之前的語文課上我就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將要學習到的內容,在頭一天的回家作業中對于第二天將要學習的幾個問題進行布置,讓學生養成帶著問題進行預習的好習慣,這樣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自己解決掉最簡單的問題,遇到難題就需要第二天在課堂中我們大家一起解決。沒想到正和我們現在的“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不謀而合,那對于我本人來說就會比其他的任課教師更容易轉變思想。
“少教多學”的這種教學模式既然要求老師少講,并且現在的課文內容都比較淺顯易懂,那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除了要備課文之外還要備一些有關于課文的課外知識,讓學生的層次得到一個提升,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
“少教多學”不僅體現在課堂上的 教師少教,學生多學,還體現在學生課后的閱讀和寫作上,基于這一點我每個星期二的最后一節課組織本班的學生到圖書閱覽室進行一次閱讀,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在課外有一個休息時間,還可以使學生豐富自己的閱讀量,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這樣,學生就不會在寫作文時無話可寫。
總之,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提倡使用:“少教多學”的教學方法比較適應現在學生的發展需要,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更加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