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雙誼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九中學,湖南 郴州 423000)
語文是小學階段教育教學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而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重要前提。小學生的心智處于成長的基礎階段,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語文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小學生具有直接影響[1]。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切入點,從情感性、規范性與藝術性等方面,探討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旨在為高效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予以參考。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智不成熟,生活閱歷與經驗較為匱乏,判斷問題好壞的能力較弱,而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是小學生打下基礎的階段,也是培養與提升小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的重要功能在于語言,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語言運用對學生的理解及能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教育教學工作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借助合適的語言內容進行語文教學,增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語文教學內容,并學會使用更加合適的語言去展現自我,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利[2]。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說話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對小學生語言能力與文學素養等方面的培養具有直接影響。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加快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及語言運用提出更高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也是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等綜合能力與素質[3]。考慮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以及新形勢下小學生在思想與態度等方面發生的改變,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革新教育理念與教學觀念,明確語文教學的任務與目標,有機結合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與新技術的優點,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能力水平,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并在語文課堂上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進行實際教學,營造愉快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動力與積極性,通過恰當的語言使用向學生傳達文章情感,引導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加深對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深刻理解課文的內涵及其中蘊含的道理,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融入的感情,增強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展現出教學語言的情感性特征,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學會思考自己未來想要成為怎樣的人,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品味與文化素養。
模仿是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教師對小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提升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學生有著啟發作用[4]。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斷滲透,注重學生語文能力與文學素養等各方面的培養,需要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好小學語文,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與文學素養,為學生未來學習更深層次的語文知識與其他各科奠定堅實基礎。考慮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以及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喜歡幫助其他人并且模仿能力較強的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優化語文教學設計,把握好語文教學課堂上及課外時間的語言使用,規范自己的教學語言,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與業務能力,發揮出語言使用的規范性特點,以便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及語言使用過程中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
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對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調動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領悟課文中包含的道理。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自己的心理活動,利用恰當的語言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的語文知識。考慮到小學生普遍的心理特征與年齡特點,以及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適當調整語文教學思路,優化語文教學內容的設計,合理運用多樣化的語言技巧,在語文課堂上要吐字清晰,使用規范的語言,運用充滿魅力的詞語,使用充滿內涵的、詼諧的語言,讓學生感受語言及口語的魅力所在,并從小接受藝術的熏陶,正確認識語言的藝術性特點,逐漸加深對所學語文知識的理解與記憶[5]。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積極與學生互動拉近彼此距離,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恰當設計語文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與素養,運用幽默風趣且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去吸引和影響學生,增強語文教學課堂的活力,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語文,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較為復雜的內容缺乏學習的耐心與積極性,特別是語文這門學科,而教師的教學語言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參與教學課堂的動力,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考慮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正確認識教學語言的規范性與藝術性及情感性等特點,優化語文教學設計,有效整合多種語文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語文充滿興趣,保障小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