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重慶市武隆區第二實驗小學,重慶 408500)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逐漸提高,再加上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人們漸漸趨向于物質化。很多家長開始滿足孩子們各種物質上的要求,吃穿都是名牌,甚至大筆大筆的給零花錢,導致他們花錢大手大腳,沒有金錢概念。同一個班級里,總會存在家境好一些和家境差一些的孩子,尤其小學時期,孩子們更容易盲目攀比,社會物質化會讓孩子們形成一種錯誤的金錢觀,他們在盲目攀比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過于自負或自卑,這兩種心理體驗都對孩子的發展有著消極的影響,同時這也會影響教師順利開展德育管理工作。
在城鎮化逐漸走向人們的今天,農村的貧富差距其實仍然存在。家境較好的家庭,家長往往會盲目的跟隨大眾的思想,認為一味的孩子報輔導班就會讓孩子的成績飛速提升。甚至不惜耗費大量的物質基礎。但是事實上這種方式不僅不能讓孩子主動的發自內心的去學習,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感到無形的壓力。家境一般或者貧寒的家庭,家長時常會因為不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基礎而感到無助,他們面對這種給孩子報高額的輔導班的大眾潮流,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壓力,在養家糊口的同時還要想著去支付一大筆教育費用。雖然家長渴望子女成為人中龍鳳的愿望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不恰當的手段很可能會影響孩子三觀的形成以及對物質的正確認識。
城鎮化的深入推進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使他們走向了網絡信息化的時代,很多家庭開始添置電腦,,智能手機,網絡電視等......然而,網絡是一把利害兼備的雙刃劍,它雖然能夠幫助足不出戶的了解到這大千世界的奧秘,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開拓他們的視野,讓他們領略更多的知識與風采。但另一方面,網絡信息系統過于龐大,信息內容更是錯綜復雜,小學生辨別信息的能力不足,很容易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所影響,造成心理精神上的傷害。這些都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更不利于教師開展德育管理工作,這對孩子的身心全面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素質教育一直被提倡,但距離所期望的成效還很遙遠。教育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但由于傳統教育的影響,大多學校的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依然認為智育比德育重要,因此致力于智育教育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對于孩子一生發展的重要性。在進行德育建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內在的素養,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在無形中影響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汲取經驗,以此提高自身的德育管理能力。
德育不僅僅是某一次的教育內容,它更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教師的職能不僅在于傳道授業解惑,同時也是作為人生指向標的存在。所謂教書育人,教書重要,育人則更為重要,教師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不妨將德育滲透其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習更多的人生道德哲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激發學生的興趣,恰當的將德育與學科知識融合在一起,影響學生于無形之間。
以往開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往往以講座,班會,個人談話等形式存在,方式單一且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這些方式所起到的作用常常比較小。教師需要開展更多的有趣的德育活動,使學生能在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教育。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余時間播放一些具有正能量的視頻,或者開展一些知識競答,小游戲之類的活動,讓小學生身心感到愉悅,同時有助于他們自主參與,自我教育。在一系列活動中領悟到人生哲理,往往會讓孩子們體驗到從未有過的快樂。
現如今的社會需要的是綜合素質高,綜合能力強的人才,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顯而易見。尤其是在小學時期,孩子的三觀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強,在這個時期進行正確的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影響孩子的一生,恰當的德育可能造就促進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材,而錯誤的德育則可能會培養危害社會的不法之徒。教師應當重視德育教育,不斷提高自身德育管理能力,貫徹德育教育措施,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