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顏
(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沙坪街道樓沖小學,廣東 江門 529700)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了,為了更好的適應現代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探討和總結出更多創新的教學模式,提升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點教學科目,數學教學的有效開展對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靈活應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促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小組合作模式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這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了小學合作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小組合作模式主要是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自主學習和討論,在小組內同學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這是一個相互性的學習過程,有效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當前教育理念下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小學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枯燥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會抑制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要營造出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小組合作模式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具有豐富的內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學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鼓勵、相互促進,形成了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是教育改革所需要的,同時也滿足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需求。
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模式,有效的小組構建是基礎,這為后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基礎。在小學合作模式中,最小的單位不再是一個學生,而是一個小組,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學習,學生們共同探索和總結,為了共同的目標前進。小組內學生們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這正是小學數學教學所需要的,通過學生們思維的碰撞,讓數學課堂呈現出不一樣的精彩。教師在分組的是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為提升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鋪墊堅實的基礎。實踐表明,4-6人組成的小組是最合理的,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生之間既可以積極的參與討論和學習,同時也能保證學生們在討論的時候發表出自己的見解。
小組合作模式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同樣也發揮著重要的引導性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小組合作的積極性。比如在小學新人教版小學五年級《可能性》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準備一個盒子,盒子里面裝了一些紅色的跳棋;然后教師邀請一名同學上臺摸出跳棋,摸3次,3次都是紅色跳棋,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盒子里面全是紅色跳棋,任意摸一個,摸出的一定是紅色跳棋。教師又提出問題:盒子里面可能摸出黃色的跳棋嗎?通過這一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教師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合作體驗“可能”,學生們自主設計活動,并在小組內合作體驗和嘗試,為后面“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一知識點鋪墊堅實的基礎。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學習,并得出結論更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營造了更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數學與問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更多的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模式的時候,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充分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比如在新人教版五年級數學《數學廣角—植樹問題》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已經利用一個事例對植樹問題的規律進行了研究,但是還不足以說明,還需要其他的例子,因此教師給出了這樣的探究性問題:20米的小路上植樹,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相等(整厘米數,兩端都要種),請在小組內畫線段圖,并交流和討論,你研究的間隔長是幾米?看看有幾段間隔?能種幾棵樹?學生們在小組內對這一探討性的問題進行研究,并且利用畫圖找到了間隔段數和棵樹,與教師一起完成了表格,最終得出結論:全長 間隔長度=間隔段數,間隔段數+1=棵樹。教師利用探究性的問題可以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有效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小學階段開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許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小組合作學模式就是應用得比較廣泛的新型教學方法,這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小組合作模式充分凸顯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主動交流和探索,營造了積極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發展,最終實現整體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