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高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舊州中學,貴州 安順 561009)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教育領域的改革創新呼聲也變得越來越劇烈。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采取“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于歸納思想的重視程度顯得十分不足,很多學生擁有很強應試能力和死記硬背能力,但是一談到歸納意識就顯得十分的“吃緊”。在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中不斷強化和培養學生的歸納意識顯得至關重要,只有具備了足夠的歸納意識,學生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游刃有余、有條不紊,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意識成為了每一個業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初中數學教育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和色彩。現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在教學中意識到培養學生歸納意識的重要性,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意識能夠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全方位的調動和激發。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始終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宰者,高高在上,學生只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被動接受即可,沒有絲毫的發言權和體驗感。有了歸納意識的培養之后,一切都變得與眾不同了,在歸納意識的培養過程中,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主動權,能夠真正撤下防備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項學習活動中去,并在不斷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強化認識,與教師和同學相互溝通交流,最終實現知識由內至外的轉化和吸收。
第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意識能夠讓教學的成效大幅度提升。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習慣了“等靠要”思想,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完全沒有整理歸納意識,整個學習成效遲遲得不到有效提升。在數學教學中有了歸納意識之后,一切就有了改頭換面般的提升,在歸納意識的推動和催生之下,每一個學生都全情投入,按照教師的要求一點一滴的完成各項教學活動,最終實現教學成效由質變到量變的飛躍。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首尾相接,對于學生來說意義非凡。
初中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和探究欲都極度爆棚的特殊年齡階段,此時的他們感性認識高于理性認識,形象思維能力優于抽象思維能力。因此,在培養學生歸納意識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為基本出發點,以學生的實際認知為突破口,創設與之相對應的問題情境方是上上之策。對初中學生來說,一上來就“硬來”的歸納意識培養顯然是不奏效,不具有任何實際意義的。筆者認為,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找到生活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場景入手,在頭腦中形成一種猜想,最終完成知識的歸納與總結。例如,教師在進行“正數與負數”相關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為學生引入一個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引子。在學生的生活中,溫度是常常接觸到的一個概念,在接觸的時候學生并不以為然。但是有了“正數和負數”相關理念之后,其與溫度的相互結合一下就變得明朗起來,教師可以將當地夏天和冬天的氣溫做一個對比,夏天的溫度35℃,冬天的溫度-2℃,這個生活中的常見場景其實就是正數與負數的實際運用。有了生活素材的參與之后,原本混混沌沌停留在學生腦海中的知識就明晰了很多,在問題情境的引導下,學生習慣了認真觀察生活,并將這些生活場景歸納總結,最終將其內化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與能量。很顯然,這就是學生歸納意識不斷提升和強化的典型范例,十分值得每個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和借鑒。
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歸納意識的過程中還應該從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狠下功夫。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十分抽象的學科,數學知識就是在不斷觀察、探索和總結過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系統知識體系。且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歸納總結本身就是一項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數學思想,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進行不斷的總結和歸納,最終將停留在腦海中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例如,教師在進行“勾股定理”相關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將歸納意識融入其中。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勾股定理的形成過程,在古代,三角形在建筑行業中的運用就十分普遍,西周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商高就通過自己不斷的歸納和總結發現了勾股定理。教師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一步一步驗證和實施,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知識的內化吸收和升華。這也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歸納意識的一個良策,對于大部分學生都是十分受用的。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意識本身就是一項十分復雜且系統的工程。每一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深刻認知和理解歸納意識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不斷傳遞與歸納思想相關的意識和理念,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相應的歸納意識。有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之后,原本對于歸納意識毫無心得體會的學生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并愿意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踐行和使用與歸納意識相關的內容,最終在數學綜合運用能力上獲得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