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杰
(河北省獻縣第一中學,河北 獻縣 062250)
英語作為被當作官方語言最多的國家,其適用范圍之廣令人咂舌,作為國家的未來,祖國的希望,高中生能否學好英語,不僅關系到其自身的前途,也關系到祖國的發展。本文通過介紹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概念,最終實現研究性學習與高中英語教學的完美結合。
高中英語教學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階段,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不僅阻礙研究性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發展,也阻礙著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1.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太過死板。傳統的英語課堂主要由背單詞、講語法、背句型等過于死板的教學部分組成,這樣不僅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更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對英語的興趣。
2.極少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基礎和領悟能力的不同,教師對所有的學生都使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則不能使學生們充分吸收課堂知識。
3.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多數教師通常只是憑借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很少從學生的角度去考察教學方式的實用性。
以上原因導致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展開受到嚴重的限制,英語教學水平多年來仍然止步不前?!叭蚧边M程的加快,促使我們必須對現存的英語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高中英語教學現存的問題令人擔憂,為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以上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將研究性學習應用到英語教學中,本段將詳細介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優勢。
(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為了能夠將研究性學習真正落實到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首先應該明確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1.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團隊意識。責任心和團隊意識是我們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兩種品質,很多學生走上社會之后因為缺少這兩種優秀的品質而不了了之。研究性學習通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當某一課題布置下來之后,需要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自己分工內容的責任心,也提高了小組成員的團隊意識。
2.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拋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分成小組自己討論學習,使學生在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
3.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不再被動的在課堂上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轉而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并且自主地去探索問題的答案。
(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優勢
研究性學習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索的學習過程,相對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其具有以下明顯優勢:
1.開放性。開放式的學習特點是研究性學習最主要的特征,也是研究性學習最大的優勢。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可以自由討論,自主探索,不僅可以獲得課本知識,也可以獲得很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
2.探索性。探索性是研究性學習第二大特點,當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課本知識,而僅僅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者自己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時,同學們就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于該問題進行探索學習。
3.實踐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僅僅從課本上得到的知識,總是比不上自己實踐得來的知識深刻。例如在我們講到外國文化的時候,教師們就可以鼓勵學生主動與外國人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更深刻的了解他們的文化。
通過以上篇幅,已經對研究性學習有力深刻的了解,本段文章主要介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一)提出課題。研究性學習往往是針對某一課題進行的,該課題可以是由學校的近期活動或者社會新聞等身邊的問題提出,也可以是由老師提出話題,經過學生討論之后提出,該過程是一個需要師生共同做精心準備的過程。
(二)實踐探索。實踐探索階段是整個研究性學習最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們可以分成若干小組,由各小組分別進行實踐探索。在探索的過程,學生們可以通過收集并分析相關信息、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得到自己需要的材料,然后將小組內各成員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該過程能否順利進行,取決于教師能否給予合適的引導。
(三)表達交流。各小組在進行實踐探索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之后,需要同學們針對各自的信息進行表達交流,將自己探索得到的內容用恰當的語言分享給同學們并相互學習。這是一個總結分析的過程,也是獲得研究性學習最終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各組成果做出正確的評價,并且帶領同學們積極總結遇到的問題,使下一次研究性學習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學習的過程在于思考,研究性學習能否取得期望的效果取決于教師能否真正的放開課堂,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放任學生充分地思考問題。如果教師無法完全放開課堂,不僅會阻礙學生的研究性思考,也會導致研究性學習受到不該有的束縛。高中英語教學中研究性學習要有教師與學生的積極配合,且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初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相當重要,教師要有耐心,不要急于講解,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