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英
(河北省永清縣里瀾城鎮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環,它以教材為基礎,利用引導學生開展高效的朗讀,進而實現以朗讀為手段促進教學,以朗讀為策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朗讀提高學生對于“理”的悟性的目標。學生在反反復復的朗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的深度涵義,慢慢累積更多的語言素材,體會課文的篇章結構,提升其語言水平。本文結合教學經驗,首先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優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凡是兒童感興趣的活動,兒童總是在這方面表現出某種潛在能力。兒童在某項活動中由于表現好,得到老師的贊揚,他將對該項活動表示出興趣,如此良性循環:因能力而導致興趣,因興趣而導致滿足和能力的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對朗讀缺乏興趣,因而導致朗讀能力不高。我所帶的五年級學生,班級中還有少數學生朗讀水平比較差,學生自己對朗讀沒有興趣,早讀課不能很好地利用,總是在磨時間。因此教師應從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入手。學生的朗讀興趣與他們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學生,創設適合學生文化發展的環境,傾心營造與學生心靈相通的情境,讓滋潤學生語言、生命發展的陽光灑進課堂,使課堂呈現出春光燦爛,讓學生想讀、樂讀,讓他們在朗讀中快樂,在朗讀中宣泄情感。此外,如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是困擾我們老師的一個問題。我想,教師恰到好處的激勵評價也是必要的。學生朗讀的興趣與教師的評價也密不可分。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總是希望自己的朗讀得到教師的肯定或贊揚。
無論是解決數理化的問題,還是朗讀課文,都要講究方法。好的方法能夠事半功倍。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就會讓學生的朗讀熱情高漲,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再有,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和極強的自我表現的心理,在教學中,讓學生之間比賽著朗讀。在課堂上,讓學生朗讀同一篇文章,舉行一次小規模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對方的優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進取性,還能讓學生在這種相互競爭、相互激勵的學習氛圍中,更加有學習積極性,朗讀時也更加用心,用感情。我們還可利用角色扮演來朗讀文章。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記憶力都很強,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可以先由教師進行范讀,讓學生們直接地感受語言,再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在模仿中體驗人物的語氣、動作和情感,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的語言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
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同時,多為”丑小鴨”創造”登臺亮相”的機會,要知道美麗的白天鵝也有”丑小鴨”的經歷。
朗讀是一種藝術,固然需要朗讀技巧的支撐,但是朗讀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好地體驗文章的情感因素。技巧再好,如果學生不能準確地理解文本,無法準確地傳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那樣的朗讀也是無用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教師對話,只有在此基礎上的有感情朗讀才是有效的朗讀。如果學生動情了、陶醉了,教師的朗讀指導也就水到渠成了。長期以往,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朗讀的技巧與方法。即便是朗讀指導,也要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課文的特點進行有效指導,并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多咀嚼品味,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尤其對于一些膽小而且朗讀水平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的鼓勵比什么都重要,它是建立學生朗讀自信心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朗讀興趣的重要方法。朗讀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如何巧妙地把握好評價的“度”,顯得尤為重要。廉價的表揚有時會滋長學生的不良習慣,不利于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同樣,嚴厲的批評與指責有時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有可能對學生的一生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朗讀教學的方法與策略還有很多,不再一一贅述。為了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作為語文老師,在備課時一定要認真備好讀,只有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才可能逐步提高;只有這樣的語文教學,學生才會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