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豐
(河北省永清縣管家務回族鄉管家務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小組學習模式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一種改革,以合作探究為基本形式,注重的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小學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課題的探究和學習,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引發學生思維的碰撞,引發創造的火花,開拓學生的思路,活躍課堂的氣氛,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還普遍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高估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在小組討論之前進行了學習,但是沒有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只是詢問整個小組學習情況,缺乏具體的指導和必要的解釋,一味地讓學生分組學習,這樣就導致有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沒有發言權,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最終導致部分學生學習效率更低。有些教師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導致學生對小組討論的問題根本不了解,所以即使參與小學討論過程中,也無法表達有效的看法。
盡管合作學習模式是比較好的一種學習模式,但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適合這種集體討論的形式,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有些問題的特殊性,盲目地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這樣反而導致了學習效率不高。一些教師為了體現合作學習的氛圍,或者過分堅持課堂小組學習模式,忽略了語文教學難度的差異。例如,一些問題比較簡單、不需要特定的討論;一些問題太難了,以學生的能力即使深刻思考也無法解答,在這種情況下,也不適合立即進行課堂小組討論。濫用合作學習模式不僅會導致學習效率的下降,而且會浪費課堂學習的時間。
這種問題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有些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群體中的個體差異,隨意把學生分在一個小組,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知識能力、表達能力,導致小組中一些學生比較被動,小組學習變成了優秀學生的個人秀,無法培養學生有效溝通和共同探究能力;二是一些教師缺乏科學性的指導,一味讓學生盲目自學、亂學,而忽略了師生之間的引導和互動,學生學得怎樣、學了多少、收獲多少,教師沒有掌握具體情況,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較新的學習模式,需要學生首先適應這種學習模式,教師需要對學習進行更多的個人指導和幫助,尤其小組協作過程的指導,可以促進小學生快速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索意識。特別是對于合作前準備、小組合作過程中、合作后總結等關鍵節點,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例如,當學生的分工不明確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明確分工,引導學生討論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先做好情景模擬,引導起課堂的討論氛圍,為學生營造小組學習的環境。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聽取他人的觀點,得到啟迪,進而形成并講述自己的見解,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要求學生做好討論前的準備,做好資料的查找,各自整理出要討論的問題,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課后也可以布置小組合作的任務,要求學生繼續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布置的課后作業。
我們不應該盲目地復制班級合作學習的內容,而應該為不同教學目的科學合理地設計學習內容。討論學習內容應符合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討論思維方式和思維方式,具體過程來設計課堂合作學習問題,做到邏輯強、印象深刻、效果顯著。教師可以運用啟發式的方法,激勵學生踴躍思考,促進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小組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共同準備,搜集課外資料參與課堂討論。教師要針對課文的重點問題進行討論的情景創設,讓學生通過共同的探討,找出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地方作為討論的內容,以便學習更加有針對性。
在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進行合理分組,以及小組中怎樣分工完成學習內容的討論,促進小組進行有效的交流,讓學生掌握小組學習的方法。首先,教師需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能力和知識水平,并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進行合理、詳細、準確的判斷,然后進行小組匹配和優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一般以4人小組為單位,既方便座位的擺放,也容易搭配人員。小組成員的搭配采取高中低男女合理搭配的原則(即一名優秀學生、兩名中等學生、一名暫時發展不理想的學生),保證每組實力均衡,保證小組的集體競爭力,并且團隊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確保每一位學生在組內都有自己的職位和負責的工作,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確保合作學習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