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富
(富順縣兜山鎮(zhèn)初級中學校,四川 自貢 643200)
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機結合不但能積累學生的閱讀素材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讓學生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閱讀的方法,習得寫作的技巧,養(yǎng)成讀寫結合的習慣,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讀寫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還應該把學生當作主體,打造輕松和諧的閱讀環(huán)境,調動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指引學生欣賞和感受文章,從而獲得美的體驗。例如:在七年級《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的講解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視頻的方式進行教學或者是范讀的形式指引學生聆聽以及感受這篇課文,并播放和課文內容相似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體驗課文的內容,讓學生充分地知道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把一個大困難分成“一步一步”又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這樣的問題,此外,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能夠在感受語文閱讀學習趣味性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了解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感受。讓學生更好的感受生活,這樣能夠進行內心欲望的表達。這個過程能夠對自己的寫作形式有更多的感悟,利用閱讀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
語文教師更應該重視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才能夠得到提高。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課文的精讀,以及閱讀,這兩種方式,這樣閱讀質量才能夠得到提升。之后要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要表達的內容,并掌握寫作的技巧。讓學生根據這種寫作方法,或者是寫作形式進行臨摹。當學生的寫作有一定的雛形時就可以寫出更加優(yōu)美的文章了。我們以八年級的我的第一本書,這篇課文為例子。老師要引導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感悟。讓他們了解作者的這第一本書對他的意義。之后讓學生回憶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并表達對這本書的感悟和思想。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溝通交流。教師,也應該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記錄自己的心情,也就是學會寫日記或者是把一些比較經典的課文內容經典語錄摘抄下來。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就和自己的思維融合在了一起,成為自己的東西。例如在學習風箏這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觀察自己在生活中放風箏的情況。也可以摘抄這篇課文中經典的語錄在日后寫作的過程中就可以使用。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階段思想和心理依然不成熟。老師更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巧妙的設計,幫助學生培養(yǎng)審美方向。讓他們對審美教學有更多更深刻的感悟和體驗。這樣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在寫作的過程中才能夠印象深刻。我們以七年級春這篇課文為例子。內容主要描寫了,春天的情形展示了春天的美好。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觀看課文之后描寫自己所見到的春天。根據自己的想法寫出一篇課文,這樣他們的閱讀思想能夠得到拓寬。教師也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寫作的好習慣,讓他們認識到學習和積累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不能停止的過程,因為書到用時方恨少。
最后解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讓他們對閱讀產生更多的興趣,根據學生寫出的內容老師應該進行修改,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之后讓學生閱讀自己寫出來的內容。用這種寫作的方式來促進閱讀能夠產生較好的效果。還可以把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直接轉換為書面材料。這樣學生既體驗了生活進行了實踐,還鍛煉了寫作的能力。例如八年級課文端午的鴨蛋。老師可以讓學生調查有關端午節(jié)的風俗習慣,并把它們以書面語言的形式進行表達。
想在學業(yè)上取得碩果,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例如,《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你可以讓學生閱讀更多關于努力學習的詩句。比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增廣賢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學生通過運用類似的課外知識,有效地提高他們對勤奮學習的認識,使他們能夠積極、努力地學習。教師可以適當的在課堂中引入一些百科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推薦像《動物世界》類的視頻供學生課后觀看,這樣可以提高閱讀量。學生可以把這些搜集下來的知識,運用到平時的寫作過程中,進而提升文章的水平。
在初中語文閱讀以及寫作教學二者融合的過程中。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實踐。主要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并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這個過程學生能夠學會語言表達,提高了思維能力。也滿足了新課標改革之后全面發(fā)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