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可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重慶 400052)
民族傳統器樂是中國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同時也擔負著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我國的民族器樂深深的扎根于我國的民族文化中,是中華民族意志的體現。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影視作品中加入民族器樂的元素能傳達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能了解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才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圍內立足。
我國的民族器樂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的走向正規化和科學化,民族器樂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民族器樂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的發揚傳統文化,并且也在借鑒西洋的器樂文化。中國的民族器樂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是以民俗文化的形式存在,經過我國民族器樂專家的不懈努力,成功的將民族器樂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成為了未來藝術家學習的榜樣。其次,我國民族器樂堅持了創作和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在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滋養之下,我國出現了一批又一批技藝高超的民族器樂演奏家,為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國許多的當代民族器樂家對很多民族音樂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能更好的實現多種民族器樂的一專多能。在其創作的過程中,往往能以某種地域風格的音樂材料為素材,創造出質量相當高的民族器樂作品。這些民族器樂能成為一種音樂語言,能不斷的突破自身的演奏形式,提升自身的演奏技巧,提升民族器樂的演奏效果,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最后是不斷的探索民族器樂的潛力,挖掘出民族器樂的表達能力。在當代藝術家的努力之下,不論是從樂器的改進、技巧的提升,還是創編的難度,都表現出了民族器樂的巨大潛力。
我國民族器樂的種類異常豐富,在此基礎上,我國的藝術家不斷的創新發展,讓民族器樂在多元化的文化中發光發熱,完整的保存了我國民族器樂的形式。在我國的影視配樂中,民族器樂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我國影視配樂中,民族器樂的演繹受到廣泛的好評,譬如在著名的影片《臥虎藏龍》中,其后期的配樂就加入了民族器樂中的蕭、竹笛、巴烏、馬頭琴、二胡、琵琶、大鼓等元素,讓整部影片的音樂形式更加多樣,其表達能力更強。而在旋律的技巧上,則采用了我國傳統的五聲,有濃郁的東方氣息,同時也展現了中華民族器樂的魅力。在這部影片中最經典的橋段就是“盜劍”一部分中,將我國的傳統打擊樂應用得恰到好處,鼓的敲擊速度和力度都能與影片畫面完美契合,體現出了音樂的沖擊力,有利的襯托出了當時緊張的氛圍,其選用的場景——竹林,亦能與之相呼應。而在竹林中,響起清脆的竹笛聲,則能體現出一種離別的氣息,體現出了傳統東方的韻味。琵琶是我國傳統的器樂,其在傳統器樂中的地位非常高,同時也是東方的代表,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傳統音樂琵琶曲被直接應用在影視作品《十面埋伏》中,該部影片中的主奏樂器是琵琶,在我國是非常著名的民族樂器,有著幾十中不同的演奏技巧?!妒媛穹窞榕锚氉?,樂曲相當的激烈,僅僅是音樂就能夠震撼人心,其表現出了當時非常激烈的打斗場面,同時也非常形象的展現出了當時愛恨情仇。影片《菊豆》是一部著名的影片,其采用了著名的童謠作為背景音樂,采用陶塤這種民族器樂,在技巧上則大膽的采用了拉長演奏時間的形式,奠定了整部影片哀怨的基調,也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民族器樂在影片配樂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其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作為中國傳統的表現形式,傳統器樂在影片配樂中的應用能有非常高的價值,不僅僅能推進影片的發展,提升影片的表現力,同時也能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音樂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尤其在影片進入有聲時期后,中國傳統器樂在電影創造中經常會出現,有時會被應用于語言的描述上。在電影《紅高粱》中,在“野合”的場景中,以30支嗩吶在八度內吹奏“音團”,震耳欲聾的音樂與影片中隨風擺動的紅高粱相互契合,表現出了男女主人公敢于示愛的豪爽,并將影片推向高潮,在《紅高粱》迎親隊伍經過青殺口的片段中,隨著老年人的話,響起了一聲大鑼,隨后出現的就是打擊樂器的刮奏聲,營造出了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圍,體現了當時的語境。其次,在《臥虎藏龍》中,玉嬌龍逃走的橋段中,在十分鐘的影片中,僅僅以鼓一種樂器,通過鼓聲的強弱、節奏和韻律的相互變化不僅不會枯燥,反而能營造出一種異常緊張的氛圍,讓觀眾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欲罷不能,影片中鼓聲有力量的對比,讓影片更加有聲有色。這種譜寫的方式以敘事的方式體現出了影片內涵。
中國的民族器樂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情感、意志等,深深的扎根于中華文化中,其在影片配樂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是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我國的傳統器樂,不斷的將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