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樓德鎮東營聯辦小學,山東泰安 271212
在小學教學過程,教師要加強數學教學實踐研究能力。在有效的培養學生數學質疑能力過程,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側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可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價值:一是學生的自主探究技能得以深化提升。小學生在自主探究方面的技能水平還未達到成熟階段,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盡量倡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在其質疑的過程中給予有效的引導和輔助,這樣學便可基于教師的引導自主總結出答案。小學生具有更強的好奇心理,因此教師在規劃學科教學活動時,便可充分利用上述心理特征,鼓勵學生進行質疑,以此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往的課堂教學更為突出教師的功能,學生僅能夠以被動的身份參與學習活動,基本不會自主提出質疑。即便產生質疑,也會讓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最后環節集中解答。教師流于形式簡單提問,此時學生多數無法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或者害怕提錯問題而受到批評便不提問題,教師的思想意識并未與教改思想接軌,也沒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產生質疑的環境,這便導致學生的質疑能力一直無法獲得明顯的提升。而小學生總會傾向于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提出問題,而該種質疑精神能夠得以展現和發揮,便直接取決于環境氛圍的支持。因此在開展教學時,教師應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允許并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廣泛提問,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主題,甚至可笑,此時教師也需以寬容的態度進行引導和處理。教師對學生的肯定態度會為學生增添更多的信心,只有在上述環境氛圍下,學生才能勇敢打破畏懼心理,勇于表現自己的能力,發表個人觀點,從而逐漸形成更高水平的質疑能力。
質疑精神的培養對象不僅是學生,也是教師。教師在開展質疑精神的培養過程中,首先需從自身做起,摒除傳統理念的束縛,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除了自己提問外,還可鼓勵學生也進行提問。這種教學模式不但可對學生把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有效掌握,還可促進教師深化了解學生,輔助其扎實掌握知識內容。學生個體對知識的把握能力具有差異,因此所形成的想法也并不統一。因此多數學生的質疑并不能迎合教師的要求。此時教師應盡量對學生放寬要求,鼓勵和信任學生的能力,為其提供更為自主和放松的環境,讓學生能夠高效掌握知識內容。
形成問題并不是在短時間內便可實現的,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刺激才能形成。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難以獲得自主思考和分析的機會,因此若想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便需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質疑能力的途徑,讓其深化研究和交流,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向去發現和分析問題,并結合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儲備產生質疑。這樣學生便可獲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形成質疑,同時質疑能力也會獲得相應的提升。
如在開展“小數的意義”部分內容講解時,教師便可先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先從經驗出發來初步認識小數,并交流對小數應用途徑的印象。此時學生便可從日常的生活案例出發來了解和認識小數,此后教師便可帶領學生系統觀察和總結小數的特征,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提問。經過彼此交流,學生便可系統總結出問題:小數的有何種表示方法?如何正確讀寫小數等等。此后教師便可為學生提供課前搜集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信息,設置相應的小數表示物品的價格,并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體驗。在學生自主參與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還可結合小數知識對元、角的轉化提出質疑。教師針對學生的質疑內容進行專業的引導和解釋,從而讓其更為深刻和準確地掌握小數的意義,從而正確讀寫小數。
在上述教學環節,教師需不斷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搭建更為開放化和系統化的平臺,讓學生獲得自主提出質疑的機會,從而強化質疑的意識和行為。通過提出質疑,學生不但能夠更為深刻而準確地掌握學習內容的難點與核心,同時在質疑和思考方面的能力也會獲得相應的提升,對優化學科素養具有明顯的助力。質疑能力可作為學科核心能力的重要內容,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日常教學活動的規劃中側重為學生提供自主質疑的途徑和空間,讓學生不斷通過質疑來深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通過開展教學實踐研究,總結了提高學生質疑能力的途徑,作為新時期數學教師,要全面學習更加先進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的運用到學生數學質疑能力培養過程,以進一步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