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繼紅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遼寧 沈陽 110122)
成果導向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高職拓展訓練課程建設,是指在高職拓展訓練課程中,采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在拓展訓練課程中的每個模塊、項目構成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對課程進行優化和整合,學生完成課程后實現這種學習成果。成果導向教學是完成教育目標和教學效果的新舉措,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我國職業教育中,學習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和體系起步較晚,到目前為止該模式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推廣。黑龍江職業學院是國內較早開展成果導向教育改革的高職院校,2014年開始啟動改革,目前已經形成系列成果。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以成果導向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嘗試,將拓展訓練課程以成果導向理念進行建設是教學改革的創新。
將教學目標、學習成果與學校體育教育、社會需求、學生能力發展三者有機地結合。以成果為導向的課程建設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企業需求為目標進行研究體現了職業教育特點;以能力為核心進行研究體現了體育教育為專業服務特點。拓展訓練課程的體驗與分享特點,為成果導向教學模式提供了可操作平臺,所以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入拓展訓練課程具有可行性。
在高職拓展訓練課程建設中,采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改革。內容包括:教學文件整合、教學模式整合、學習單元模塊整合、檢驗學習成果方法整合。
以成果為導向的課程標準、單元計劃、考核標準、教案。
在新生入學第一周內完成。預期成果:新生快速適應新的大學環境和生活。課程內容:團隊建設、信任背摔、生死電網。成果驗收:能自理、能過集體生活、與人相處融洽。驗收方法:問卷、訪談。
入學后的第一、第二學期完成。預期成果:解決體能問題,培養體育精神;解決能力問題,為就業服務;培養終身體育理念,養成鍛煉習慣。課程內容:團隊合作項目、心理挑戰項目、有效溝通項目、創新思維項目、體能訓練項目等。成果驗收:健康體質測試合格、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溝通無障礙、能與他人合作、守紀律、敢于創新和拼搏、能吃苦、有團隊精神。驗收方法:問卷、訪談、觀察、測試、他人評價。
在課下,以俱樂部和培訓形式開展。預期成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課下活動和培訓內容:個性化服務、企業需求服務。驗收方法:培訓與座談。
18級新生入學后,為了快速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選取18級物流1班為實驗班,進行了團隊建設、信任背摔、生死電網的集中培訓。然后以問卷法、訪談法進行檢驗。
結果:接受培訓的學生快速融入了集體生活中,能正常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遇事能主動尋找解決方法,在團隊中表現積極。完成了新生快速適應新環境的預期成果。
將設計方案在拓展訓練課程中進行實踐。選取18級財經學院拓展訓練選項班,按照成果導向設計的方案進行研究。選擇了具有團隊合作、心理挑戰、有效溝通、創新思維、體能訓練,共13個拓展訓練項目,提出完成培養體育精神、解決能力、培養鍛煉習慣的課程成果。然后以問卷、訪談、觀察、測試、評價的方法進行檢驗。
結果:⑴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高,表現在體質健康測試上的及格率和優秀率高,學生養成了鍛煉習慣。⑵心理承受能力明顯增強,表現在遇事不急躁,在困難面前積極應對。⑶有效溝通提高顯著,表現在遇到問題時相互確認和分享,群策群力地解決問題。⑷合作能力增強,表現在集體活動積極主動地相互配合,取長補短。⑸創新意識有改善,表現在完成任務時有不同的想法和創意。⑹在體育精神上有很大的收獲,表現在更能吃苦、有拼搏意識。
課題組以俱樂部和培訓形式開展拓展訓練課程的一體化教學,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預期成果。拓展教師團隊進行個性化服務和企業需求服務的培訓。以座談形式進行成果檢驗。
結果:⑴學生提高了自我認知能力,解決了對自己認識不足的問題,提高了自信心,完善了自我。⑵學生的職業道德更規范、勞動紀律更準時、工匠精神更凸顯。
1.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2.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3.以成果為導向的拓展訓練教學,對檢查教學效果更準確。
4.以成果為導向的拓展訓練教學,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更全面。
5.以成果為導向的拓展訓練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