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靜波
(威海職業(yè)學院,山東 威海 264210)
理論知識考試,涉及到理論課主要為《機械制圖》、《機械基礎》、《金屬工藝學》、《工程力學》、《鉗工工藝學》等。對理論知識的選擇、判斷、簡答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對計算題要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教師可以根據歷年的考題匯總等資源整理出一個數量夠用、深度適合的備考題庫,供學生復習之用。在技能鑒定的那個學期,題庫發(fā)給學生。學生復習時,就以題庫的題目為線索,去復習每題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這樣復習一遍后,下一步則是回到題庫上,這時大部分已經理解掌握了,不必再去翻書了,增加熟練程度即可,剩下個別的弄不懂的,在問老師、問同學之后,仍然不懂的,就死記硬背,這是應試技巧不可或缺的要求。
操作技能考核,裝配鉗工操作技能鑒定的主要內容:基本操作技能;主要設備及工、量具的使用;安全文明生產三部分。基本技能操作包括劃線、銼削、鋸削、孔加工、銼配、刮削、研磨、裝配等。主要設備及工、量具的使用包括設備的安全操作;工、量具的正確使用、維護。安全文明生產包括執(zhí)行國家頒發(fā)的有關法規(guī)或企業(yè)自定規(guī)定。技能考試要求應試者根據技能鑒定實體的要求,按照實體規(guī)定項目進行實際操作,以表現應試者掌握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要參加技能鑒定的那個學期,實訓老師要以歷年的技能考題,進行模擬考試,采用講練結合一體化教學方式。首先,要自信。平日最好多練幾次往年的鑒定的題目,計算好時間,適度緊張,模擬一種真考的氣氛,這樣真的考起來,就不會太緊張,以便于正常發(fā)揮。
為了便于測量和加工,根據考題備料的實際情況,選用互相垂直且與大面垂直的兩側面為基準。
同時還應盡可能遵循:①先加工凸件后加工凹件的原則;②先加工大面再加工小面,先加工平面再加工角度,先加工角度再加工圓弧的原則;③最小誤差原則;④中間公差原則;⑤兼顧領邊,粗精銼有序,勤測慎修的原則。
1.劃線要細而清晰,尤其是鉆孔線要更細、清晰、準確。劃線結束,要進行復查。
2.去除余料時,盡可能不用鏨削的方法,最好采用先鉆去余料工藝再鋸削的方法,這樣可以減少試件的變形。
3.盡量采用直接測量的方法來控制工件各項精度,減少累積誤差。
4.必須采用間接測量的方法來控制工件的尺寸精度,必須精確計算,控制好相關的工藝尺寸。
5.銼配時交錯使用透光法核涂色法,這樣做更容易判斷需修整的部位,最大限度地避免形位誤差對銼配質量的影響。
6.為了保證轉換配合間隙,要特別兼顧到各個加工面的形位誤差的對稱性。盡可能使用杠桿百分表、正弦規(guī)與量塊配合測量凸凹件的尺寸、角度及對稱度,這樣做更容易保證配合面達到反轉配合的精度要求。
7.使用測量柱進行間接測量,要保證測量柱接觸位置的形位誤差,最好多測幾次,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正確。
8.仔細閱讀鑒定圖及評分標準,避免盲目操作。
國家題庫操作技能試卷采用由“準備通知單”、“試卷正文”和“評分記錄表”三部分組成的基本結構,分別供考場、考生和考評員使用。
準備考試通知單包括材料準備,設備準備,工具、量具、刃具、卡具準備等考場準備(標準、名稱、規(guī)格、數量)要求。
試卷正文包含需要說明的問題和要求,試題內容、總時間與各個試題的時間分配要求,考評人數,評分原則與評分方法等。
評分記錄表包括具體的評分標準和評分記錄表。
(一)當考生拿到試卷正文時,首先要檢查所給配料是否符合要求,假設不符合要求,要立即找監(jiān)考老師調換。假設沒有可以調換的,可以修理使用,要與監(jiān)考協商,修好后開始計時考試。
(二)考試開始后要分析圖紙,思考加工工藝,然后就是劃線,一步一步把工件按要求制造出來。劃線時及中間測量時,要注意量具的原始誤差要計算在內。
(三)鉆孔時一定找正位置,而且不要混淆了鉆頭尺寸。需要鉸孔時,一定注意,邊鉸削邊加入冷卻液,以提高鉸削質量。
(四)該得的分一定要得到,如安全文明生產、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孔的大小和孔間距。對于帶上下偏差的尺寸要求,也要盡量多地得分,至于形位公差要求的地方,盡力吧。
(五)裝配圖紙是機械設計中表示設計人員意圖和想法的圖紙也是制造和機械設計中所需要的重要技術依據。它可以傳遞機器、部件的工作原理零部件之間的裝配關系以及主要結構、形狀裝配鉗工進行操作之前必須能夠看懂裝配圖紙這樣才能按照要求和設計進行準確無誤的操作。
總之,在參加鉗工技能鑒定時,以上各方面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但平心而論,平日過硬的基本功的訓練,是取得好的鑒定成績的前提條件;自信、正常發(fā)揮、重視細節(jié)的合理處置也同樣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