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李娜
(宜賓學院圖書館,四川 宜賓 644000)
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都出現了一定的轉變,隨著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云存儲、互聯網+等新型技術更加提高了數據的共享能力與運算能力。因此,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也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圖書館在新信息環境下,應該轉變信息資源的傳播手段,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從根本上轉變圖書館資源服務模式,保障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近年來興起的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讓信息資源管理模式出現了變化,其與傳統的信息資源管理模式有著跨越式的進步,利用這些新型技術可以顯著提升數據信息的存儲能力與共享能力,實現了數據信息資源的海量化管理,圖書館的資源掌握量得到了顯著提升。隨著信息資源管理模式的轉變,也形成了全新的資源管理體系,大數據存儲、數據關聯等技術,可以進一步的提升對數據的分析能力,這樣也可以進一步的提高對數據信息價值的深度挖掘。目前圖書館資源體系分為兩個部分,一種為文獻資源,另一種為數據資源,文獻資源中主要包括科研方面、會議記錄、專利信息、期刊等文獻報告,而數據資源又分為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以及無結構數據,結構化數據主要指的是書目、索引、名稱等,半結構化數據指的是檔案編碼等相關搜尋輔助,無結構數據指的是數字化文本或非文本等原始信息。
圖書館近年來進行的信息化建設,所使用的數據存儲技術主要是通過數據存儲服務器來實現,通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數據信息資源的管理與傳輸,但是數據存儲服務器容量有限,擴容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數據存儲服務器還需要占用空間資源。而智慧圖書館在服務技術上進行了轉變,利用大數據、云存儲、云計算等技術,可以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豐富圖書館的服務手段,進而帶動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
智慧圖書管理是建立在圖書館服務的現有基礎之上的,通過新興技術從資源內容、管理結構及服務形式進行改進,引入智能化管理的技術手段,進而對現有圖書館服務體系進行充足。其主要原則是將現有的服務功能進行集成,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將各項功能進行深度融合,進而提高服務系統的技術水平。通過集成化管理的服務體系,可以提高數據信息資源的檢索效率,進而為讀者提供更加專業化的信息資源,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數據資源、文獻資源的快速搜索,可以提高圖書館服務的智慧性。
在大數據環境下,進行服務體系重組,需要將現有的圖書館服務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基于大數據等技術基礎上,建立資源、服務、用戶行為等邏輯體系。應該保證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模式能夠滿足復雜的讀者需求,根據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檢索,根據智慧圖書館的服務要求,將服務模式分成具體的層次,如用戶需求層、技術分析層、資源管理層、服務層等。
應該根據服務模式的不同層次設定不同的技術要求,技術分析層:主要是引用新的智能管理技術,例如AI、感知技術、云計算等,以這些智能管理技術為主體,提高對數據信息的分析能力。用戶需求層:指的是用戶進行操作的服務終端,用戶通過服務終端輸入相應的需求內容,終端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技術分析層進行反饋,進而實現了用戶與智慧圖書館服務系統的互動。資源管理層:技術分析層通過對用戶需求的分析,在資源管理層進行相應信息資源的獲取。服務層:服務層將檢索出的信息資源利用新技術向用戶提供服務,實現需求對接、空間再造等服務內容。
智慧圖書館首先需要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將紙質信息資源統一轉換成電子資源,以電子資源為基礎進行有效的整合。根據用戶的行為分析用戶需求,預測用戶行為,給出相應的關聯性資源,進而提高檢索的最終效果,進而實現智慧服務。
資源整合模式是建立在館內資源存儲及公共端資源云存儲基礎之上的,通過館內資源與館外資源的有機結合,提升圖書館資源服務質量。感知端對用戶的行為進行分析,例如用戶在相關資源的頁面停留時間、檢索關鍵詞、檢索的專業領域等行為,通過對這些行為的分析,預測用戶的需求,再從館內館外資源中調取相應的關聯信息,提供相應的學科服務、書目推薦等智慧服務。通過感知模式,可以對用戶的行為做出深度的分析,進而對相關信息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充分挖掘其中價值,進而根據用戶需求提供給用戶,通過智慧化服務,可以顯著提升用戶體驗,進而讓用戶感受到智慧化服務的優點。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智慧圖書館資源服務,首先要對現有服務體系進行充足,建立層次明確的服務體系,組建邏輯清晰的資源整合模式,最終達到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促進圖書館健康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