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提拉·力提甫
(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阿依庫勒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 阿克蘇 843000)
智慧農業的發展需要建立在包括數據的傳輸、遙感以及智能化的檢測設備等先進科學技術及設備基礎上。農村地區普遍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金融機構在農村的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其基礎設備設施相對落后,農業方面的設備機械的新舊更迭速度過緩,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智慧農業工作的順利開展。智慧農業的發展人才是關鍵,但是目前我國的基層農村從業人員自身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層次普遍較低,無法熟練且快速地掌握并使用智慧農業背景下的各種先進生產設備與技術。此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前往城市務工,使得農村出現精壯人口嚴重流失的情況,即便從農村通過升學考試進入城市的學生,在畢業之后也普遍會選擇留在城市,導致農村智慧農業工作的開展無法獲得足夠的人才支持。
目前很大一部分鄉鎮政府都沒有認識到農村信息資源的重要性,片面地認為信息化建設就是使用計算機操作,對于農村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卻缺乏足夠深入的理解,沒有認識到其作為系統性建設工作,是促進智慧農業發展的根本。除此之外,由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用戶的信息風險問題都在不斷增加,對于農民群眾而言,假冒劣質的種子、肥料及農藥的相關信息,都會嚴重影響其生產和種植,不僅會傷害農民飼養的家禽家畜及所種植的農作物,甚至會對農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并且如果農民長期持續地收到大量自己所不需要的垃圾信息,會使其無法全身心投入到生產工作中,致使工作效率低下,精神受到嚴重影響。
當前我國的智慧農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整體的先進科學知識技能都較為匱乏,且缺乏完善的農業種植體系,導致智慧農業不能在實際生產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并且在智慧農業的生產基地中,農業技師缺乏此相關的農業知識培訓和指導,致使農產品種植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無法將其真正轉化為有效生產力。再就是盡管我國目前的農業技術研發機構的體量整體較大,但各個機構之間沒有行之有效的數據信息交流渠道,互相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普遍是依靠一家或數家科研機構來科研難題和復雜技術,導致農業現代化方面缺乏有效突破。另外,由于我國農村的土地流轉緩慢,農村勞動力轉移困難,所以無法盡快實現土地的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這些也都會對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產生嚴重阻礙。
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技術是保障智慧農業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其應用4G或5G構建云計算農業,可以使原本粗放的中國農業開始向著智能和集約方向轉化,不僅能夠使我國的農業發展速度顯著上升,同時還顯著提升農民群眾的收入水平,所以在此情況下,政府方面必須要充分落實“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智慧農業”,根據各地區的實際發展狀況,從整體確定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策略,有效促進智慧農業工作的開展。通過政策角度加強對智慧農業的扶持,還要對資金進行整合,通過充足的資金強化農業基礎設備設施建設。例如構建相應的水利工程,使得其能夠同時實現排水、飲水以及灌溉的作用,同時還需要單獨設置相應的資金,對農機企業的研究予以大力支持,幫助其降低成本;此外還需要將農機購置補貼增加,不僅要增加相關的農機設備的量,還需要加強對于農機研發和生產的引導,促進其向著更為科學、智能和精準的方向發展。
信息化建設是智慧農業核心組成部分之一,想要有效促進農業的智慧化發展,就必須要從教育及金融等多個層面入手,提高對于農村信息化建設硬件方面的重視程度,注重提升農民群眾的受教育層次。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農產品的銷售越來越倚重電子商務渠道,有效縮短了中間的流通環節,使得絕大部分利益都流向農民。智慧農村物流作為智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以省為中心節點,以市和縣為紐帶,加強農村的信息傳輸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通過對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綜合應用,構建能夠滿足鄉鎮和農村的信息渠道,有效助力智慧農業發展。
在智慧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方面應當將原本所從事的管理工作轉變為服務工作,并且要在農業技術研發方面提高人力和資金的投入量,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合理利用,從政策角度有效促進智慧農業的開展,使得農業從業者和農業科研機構之間能夠保持順暢的溝通交流渠道,使農業技術研發機構的研發針對性得到顯著提升,提高研發成果的轉化成功率,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服務。同時還需要合理提升農村的土地流轉速度,有效促進土地的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要提高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視程度,幫助農民群眾及時了解市場的供需情況。相對于農村的傳統農業銷售而言,農村的電子商務在收集信息方面獨具優勢。由于農村電商所銷售出的農產品都具有唯一的標識和單號,所以政府方面可以通過大數據相關技術搜集和匯總各種農產品的銷售情況,在對數據進行處理之后及時提供給農民群眾,讓農民及時了解市場的供需情況,進而對自己的銷售和種植合理調整,滿足市場的供需要求,保證農產品的價格穩定,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
總之,智慧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無論是農民還是農業相關部門人員,都要客觀、正確地重視智慧農業,針對智慧農業所存在的部分問題合理采取措施,整合建設資金,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有效促進我國農業向智慧農業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