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蘭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第一幼兒園,寧夏 鹽池 751500)
21世紀是一個讓人們的認知和學習的方式發生本質變化的時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即是這個時代的主力軍,它的圖文的交互性和信息的直觀性和多樣性不言而喻。幼兒的學習專注能力并不足夠,如果在教學中多填充娛樂的活動部分,一定會有令人矚目的收獲。
多媒體技術繼承了傳統的講授的長處,又將講解法演示法再現法比較法等融人一體,教師可利用計算機的優勢,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采用不同的方法。與普通計算機相比,多媒體計算機產生和處理的圖文信息更加生動、活潑、自然。它可以實現幾乎所有電化教育媒體的功能。
教學模式的改變,直觀手段的更新.幼兒興趣的激發,使每節課的教學進程隨之加快,幼兒的負擔大大減輕,鞏固率提高。多媒體文字處理的能力,可以實現讀物講義.圖表和卡片的功能;多媒體作圖和輸人圖像的能力,可以實現幻燈、音樂交換信息,可以實現聽覺媒體錄音,唱片和影視伴音的功能,實現電腦、電視.錄音投影幻燈等電教手段的一體化。
多媒體的優點并不需要我來多論述,在教育方式中整合多媒體的應用只會讓課堂更加出彩。相信教師一定明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積極配合教師聽講的能動性,就不會擔心自己沒有高效的教學成果了。所以,一個高質量的課件不僅僅是方便了教師自己,還通過PPT或者幻燈片等有效方式,激發了幼兒們的學習滿足感,顯然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教學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小朋友們的天馬行空的能力也是在不斷地進化。作為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積極地引導他們往一個正確或者有利于社會的方向發展。例如在教學“ao”還有“ou”的時候,教師可以換種方式,尋找發音的視頻,寫字筆畫的動態圖,并且構建較多的多媒體游戲或者尋找一些相關的歌曲。這樣便大大地增強了教學的效果。當然,現代教學已經把教學的內容和教育的工作通過多媒體技術完美地連接起來。這個“連接點”就是類似微信等的方式,建立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更加高效地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料的傳送和學情的反映。
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從角色扮演入手引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促進幼兒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提升,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對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使幼兒能夠“快速入戲”,教師是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展開相應情景創設的。例如,當教師引導幼兒在活動區域展開超市為主題的游戲活動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更為生活化的超市背景,就可以使幼兒更真實地感受到超市的情景,在這一情景的感知中去扮演理貨員、收銀員與顧客,并進行相應的語言交流與互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可以提升語言溝通與交流的實用性。
幼兒都非常喜歡與自己的老師、小伙伴進行互動,但是受到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的限制,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能夠實現師幼的良好互動,有的教學內容會比較沉悶,影響幼兒對這些知識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幼兒開展教學內容的互動,引導幼兒參與到其中,對教授內容進行學習,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一次音樂教學中,教師想讓幼兒學習《數鴨子》這首歌,但是部分幼兒對音樂教學提不起興趣,使教學難以進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和投影儀,在屏幕上投射出了很多鴨子,讓幼兒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只鴨子。當幼兒手點到屏幕上的鴨子的時候,鴨子會發出“嘎嘎”的聲音,讓幼兒覺得非常有意思。幼兒踴躍舉手,想要來到屏幕前數一數到底有多少只鴨子。這時教師引導幼兒進入教學內容中:“歌曲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一個難題,到底大橋下有多少只鴨子呢?讓我們一起來跟他們數一數吧。”幼兒很快轉變自己之前的想法,非常開心地加入到了歌曲的學習中,并認為歌曲的內容非常有趣。由此可見,幼兒在互動游戲的帶領下,對即將學習的歌曲激發起了濃厚的興趣,從而順利走入教學內容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幼兒提供新穎的互動方式,讓幼兒能夠與教學內容產生新的聯系,從而激發幼兒對認知學習的興趣。
幼兒階段是人成長發展過程中最為基礎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需要為人自身各項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基于幼兒的特點以及人成長發展的要求來看,針對幼兒多媒體教育的實施也要求能重視針對幼兒的聽說等能力進行鍛煉,確保在此基礎上促進幼兒的聽說能力和認知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為確保教育與幼兒學習的實際需求之間相適應,針對多媒體教育中對幼兒聽說等能力的鍛煉,要求教師能利用多媒體在教育中融入音樂與圖像等教育元素,確保幼兒的聽說能力得到培養。
幼兒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很多教師認識到幼兒喜歡直觀化、趣味化的事物,使用多媒體技術等教學設備,為幼兒營造了豐富的教學空間,使幼兒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