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熠
(江西省上饒市華東師范大學弋陽實驗學校,江西 上饒 334400)
引言:對于語文的教育,不該是死板的朗讀課文,記憶知識。老師要讓同學們感受到這篇文章是如何而來的,文章的具體情感是什么,只有當同學們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和寫作意圖時,他才是真正學會了這篇文章。而情感教育,則讓學生們豐富了自己的感情、體會了高尚品質、提高了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質量的一種教學方式。
情感教育是指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培養之外,還要對其情感方面的素養進行加強。情感素養的提高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課堂思考能力,以及他們對“愛和責任”的認識。知識教育是從學生的學識方面進行提升和改正,而情感教育就是在學生的思想和精神上進行引導,讓他們成為一個謙和且善于溝通的人,體會生活的美好成為一個對生活抱有熱情,積極態度的人。而不是成為一個任性,暴虐的人。在情感教育中,老師需要在教學中發掘課本里人物形象的高尚精神,精心的指導,梳理,讓同學們的心中架起與人物精神的情感階梯,讓他們可以在不同的課文中體會到杰出人物的高尚人格,體會他們道德的堅韌,從而樹立起一個好的情感目標,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品質的接班人。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總是用匯報工作的嚴謹態度對課本進行演講,缺乏對文中有趣事物的講解和分享,少了語文文字的生動和活力。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老師的被動傳導下進去學習,喪失了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對課堂帶有一定的影響和促進,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快樂愉悅的心情和想要學習的熱情。例如:老師在上課前可以講一段對于文章背景的介紹,深情的講解將學生們帶入課文情感的氛圍中,以感動學生心靈使其與文章產生共鳴,激發其學習興趣。如在教同學們朱自清的《背影》時,可以放一些關于親情的視屏或是講一些感動人心的親情故事,將同學們帶入文章的情景中,使其更好的感受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感受和心中對親情深深的依戀。在這種濃濃親情環繞的課堂氣氛中,可以進一步的推動學生對課文的深一步探索,讓他們可以高質量的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并得到課文主導情感的熏陶。在如此生動、深刻的講解下,會使同學們產生對語文的濃烈興趣,誘導他們對文章中優秀品格的理解和學習。
在語文課本的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文章其起源的時代也是不同的,其所包含的歷史背景對于學生來說則是毫無印象可言。老師可以從學生對未知事物抱有強烈好奇心這一方面來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講解作者的生平和所處年代的重要事件說起,勾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好奇心。文章背景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時代背景,因為不同時代的寫作風格是不同的,由時代所發生的不同事件所影響;二是人物生平,因為許多作者會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體會到的事物做出總結或是思想感受,而他們簡練,內含深意的語言成為了提醒世人的名言警句。當學生們對課文背景進行深一步的了解時,他們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與情感。例如:在講授《最后一次講演》時,老師可以先帶學生們了解這篇文章的歷史背景,以及聞一多先生所處的危險環境,再讓學生們進一步的閱讀課文,讓同學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中體會聞一多先生對祖國的熱愛,和愿為革命獻身的斗爭精神。
在教材文章的講解過程中,老師需要先對文章進行詳細的理解和認識,然后再通過作者的情感導向進一步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安排,利用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們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清晰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或者,在課文講解過程中帶入一定的感情色彩,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使其在情感熏陶的影響下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提升其思想情感素養。例如:在講解《春》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放一些關于春天萬物生長的視屏,讓同學們體會萬物復蘇的神奇奧秘。或是將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小組成員互相分享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再由老師進一步對春天進行講解。老師也可以將同學們帶到戶外,讓他們觀察春天相較于冬天的不同,最大程度的調動其積極性和情感思想,加強對文章的認識,提高其學習質量,提升老師的教學效果。
初中的學生相較于小學來說,他們多了一份自己的思想,卻又不如高中的成熟穩重,所以他們大多都過于任性,對父母的管教會具有強烈的叛逆行為,這時就需要老師對其進行有效的交流,用平等的身份和更多的時間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和情感調動,使他們積極的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另外,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擁有一個正確的感情思想和認識。例如:在講解《背影》這篇課文時,可以詳細的放大文章中對父親形象的描寫,以及父親為了給兒子買橘子艱難爬過鐵道的身影。將一個父親無論孩子多大都將他當成小孩無微不至照顧的父愛強烈的體現出來。喚醒學生們記憶中父親為自己做的點點滴滴,讓他們進一步體會到親情的魅力,以及父親為照顧自己的不容易。以此來提升學生們對情感思想的認識,提高他們對感情的認知。在教學結束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寫一篇自己印象中的父親,進一步提升他們對親情的認識,改變自己錯誤的思考方法,正確進行家庭互動。
當老師在語文課的教學中融入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時,會讓學生對文章更加的感興趣,讓他們對文章抱有探索的熱情,使其更好的掌握文章的相關知識理論,養成正確的思想情感觀念,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效率,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