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宇
(江西省南昌市百樹教育集團,江西 南昌 330003)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極為重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在傳統教學形式下,學生只能被動的吸收知識,久而久之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按照教學需求、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合理設置教學目標,為之后的語文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僅影響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還對其他課程學習情況有一定的影響,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存在“重文輕語”的問題,學生在學習中僅練習了大量的習題,而沒有進行閱讀、表達訓練,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之后的寫作練習有直接的影響。第二,由于學生在學習時,僅被動的吸收語文知識,沒有自主思考的過程,無法了解課文含義,降低了語文學習質量。第三,受到傳統教學形式的影響,學生沒有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鑒賞能力,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有直接的影響。第四,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按照教學需求調整教學形式,降低了語文教學質量。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中,例如:語言能力包括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在表達能力培養時,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先進行示范朗讀,之后讓學生進行自主朗讀,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含義[1]。在進行寫作能力培養時,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收集資料的作業,在寫作時將相關內容融入到其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另外,在進行語言能力培養時,教師可以同時進行寫作、閱讀能力培養,例如:在寫作練習之后同學之間交換作文,進行文章閱讀,并且記錄優秀句子、詞匯,達到增加知識儲備量的目的[2]。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素養培養工作時,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整體教學質量,需要強化文化教育,適當的調整教學形式。在應用傳統教學方法時,學生常用背誦的方法進行學習,雖然這一學習方法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提高語文考試成績,但學生無法理解文章含義,甚至難以養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為了優化這一問題,需要教師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構建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珍珠鳥》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找到一些鳥類的圖片,布置查找鳥類文獻的課后作業,在課堂中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鳥類,引導學生利用相關素材分析文章內容,達到感受人文、感受文化的目的。并且在課堂中呼吁學生關愛小動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3]。應用這一方式進行文章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提高學習自主性,達到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
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方向設置教學途徑,能夠提高教學整體質量。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總結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教學途徑,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例如:在學習《葡萄溝》這一課程時,本課的教學目標為掌握生字、學習文章詞語的含義、了解新疆地區[4]。進而在設置教學環節時,教師可以先和學生進行互動,詢問學生對新疆地區的了解程度,之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詳細的介紹,并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在正式講解課程內容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與其互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的感悟課文內容。在進行課文朗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促進核心素養形成的目的。另外,由于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都在不斷提升,為了保障教學途徑設置的合理性,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并且進行適當的調整教學方法,達到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進而教師在課余時間,需要強化自身的人文底蘊,積極主動的學習先進的教學形式,并且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學校管理人員也需要發揮出自身管理能力,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引導教師轉變教學方向,定期進行課程考核工作,例如:學年組長可以定期聽課,記錄教師授課中的優缺點,課后與教師進行交流,提出適當的建議,提高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另外,在調整教學觀念時,需要擺脫“灌輸式”教學方法的束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例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從課文角度出發,與其他內容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加了解課文內容,達到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5]。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合理構建教學目標,適當調整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高,幫助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以達到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的目的,為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