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3)
社會對于全面發展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思政教育需要與文化教育、專業教育齊頭并進,摸索出新的方法,更新資料。當下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材料陳舊,學生學習狀態不佳,思政教育實效性不強的現狀急需被打破。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思政教材的內容更新速度緩慢,學生們接觸到的部分信息已經與時代相脫節,這必定削弱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利用網絡和大量唾手可得的信息資源,教師能夠獲得更多新鮮的資料,學生們也將表現出更高的學習熱情。另外,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工具的教學活動彌補了傳統教育在創新性、豐富性上的不足,學生學習的渠道增多,學習的方法也與過去大不一樣。教師能夠利用更多的課下時間,完成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任務。過去那種停留在理論上,毫無實效的思政教育狀態將被徹底打破。
任何事物都是有雙面性的。在這個網絡時代下,學生人手一臺移動設備,每天都沉溺于其中,各種不健康的內容,具有不良引導性的言論也整天圍繞著他們,很容易對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造成影響[1]。另外,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學生沉溺于游戲、追星,每天以搜集娛樂八卦為樂,精神世界被這些所填滿,淪為了一具空殼。這些都是思政教育順利實施的阻礙性因素。如果這樣的問題得不到控制,網絡將影響一代人的健康發展。
思政教育的內容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否則就缺少了它應有的作用。教材中的內容是相對固定的,其中呈現的一些案例已經十分老舊,有很多學生都不了解,利用這些內容教學自然無法引發學生共鳴,取得好的效果。教師應該搜集眼下最熱門的事件信息,作為思政教育最新鮮的素材,讓學生能夠保持對時事新聞的高度敏感,學會分析事件,從中得到應有的收獲。例如,我們即將迎來建國70周年的國慶,最近北京上空飛機刷屏和朋友圈國旗刷屏的事件引起了關注。相信學生們有很多也參與了在微信頭像上加上國旗標志的朋友圈活動。那么就可以抓住這一事件,讓學生說一說全民刷屏代表了什么,建國70周年來我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談一談自己對“愛國”這兩個字的理解。這一事件不僅新鮮,且就發生在學生身邊,他們不僅感觸頗深,還有許多真心話想說。這就將過去那種空洞理論式的教育變為了真正觸及學生內心的教育,效果必定會事半功倍。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利用最新的信息和事件展開教學時,要起到引導輿論的作用,避免對學生產生誤導,從錯誤的角度去理解,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初衷[2]。
研讀課本是教學一個必要的環節,但并不是唯一的環節,如果從始至終都讓學生們讀、寫、背,那么思政教育難免會被學生所排斥。新時代下的高校學生個性鮮明,樂于追求不同,過去這種以口述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與時代相脫節。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和設備,以不同的形式來呈現內容,給學生們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都是時下最熱門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能夠將繁雜的知識內容簡潔化、層次化的呈現出來,并且配有形象化的圖片、視頻等,豐富學生們的感官體驗,留下深刻印象。微課則是一種更加特殊的個性化教學手段,它以簡短的視頻來呈現重點和難點,可以傳輸給學生們作為他們課下學習的材料,針對某一個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只要教師不斷提高自我的信息化教學水平,高校思政教育一定會不斷攀登新的高度,達到更好的效果。當然,現代化教學手段仍然需要與優秀的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尚不能完全霸占課堂。
高校大學生已經擁有了足夠成熟的能力和思想,足以支撐他們完成自主學習活動。在大數據時代下,他們善于利用網絡去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教師完全可以讓他們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完成資料的收集、整理、學習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以自主為前提的思政教育,令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也將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校的教育模式是相對寬松的,課時設置也不多,如何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完成教育任務是一道難題。其實,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教學并非只有在課堂上才能進行。教師可以打造多個網絡學習平臺,可以是一個群組,一個論壇,也可以是一個網站,將學習資料上傳到學習平臺中,供學生自行下載學習[3]。學生也可以在平臺上就某些問題展開討論,咨詢教師,利用網絡將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延伸課堂教學的時空。這不僅解決了課堂時間有限,學生請教老師困難等問題,也使思政教育課程的設置更加靈活。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給那些因故無法參與課程的學生補課,也可以給那些學習速度慢,能力差的學生“開小灶”。甚至可以將學生們在網絡平臺上的學習情況作為期末考核的依據。這樣的思政教育真正體現了創新。
總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高校思政教育來說既是一次機遇,也是巨大挑戰。教師必須要抓住機遇,對一成不變的思政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同時也要權衡利弊,規避問題。教師要盡可能以多樣化的手段來完成資料信息的收集和授課任務,充分發揮出網絡、信息技術、現代化設備的優勢,使思政教育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提高教育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