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
(江西省豐城市第九中學,江西 宜春 331100)
語文學科涉及的內容龐大且與生活密切相關,是一個貫穿學生整個學生時代的學科,乃至終生的學科。同時,由于一般的課堂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幾十分鐘內完成最有效的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將從各個方面來敘述如何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同時,也給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建議來供讀者參考與借鑒,希望為各位讀者提供一些幫助。
一堂優秀的語文課堂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如果把一堂語文課堂比作一本劇本的話,教師就是這本劇本的導演,想要生動的寫出一部好的劇本,導演就要提前熟悉這個劇本,了解每一個細節,知道哪個方面是要重點介紹,哪個方面是簡略帶過。所以“導演熟悉劇本”就好比“教師熟悉課堂”。所以積極認真的備課就是講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另外,教師的備課內容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堂語文課堂的中心任務,所以備課也要求教師一定要吃透課文、專研課文、找準課文的中心思想,將文章中的重難點轉化為學生便于理解的形式。這樣一來,學生才可以跟隨教師,對課文有更好的理解。那么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如何做到認真備課呢?我將給出下面幾個例子來進行說明。
比如高一課本中的《再別康橋》一文中,對于現代詩的學習可以如何來合理備課呢?首先,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備課內容過難,會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備課內容過于簡單,則達不到教學要求。所以要仔細斟酌備課的內容。其次,詩歌這種特殊的表現形式若是分析的過于細致,就會使整篇詩歌喪失美感,支離破碎,使學生失去了對詩歌的興趣。所以我的備課建議是:第一,先讓學生去朗讀全詩,在腦海中帶著畫面感地去想象康橋的美景。比如“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中,“波光”是什么樣的呢?“艷影”又是什么樣的姿態呢?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聯想。只有這樣,才可以拉近詩人與學生的距離。第二,分小段朗讀細致體會感情。一首優秀的詩歌中一定貫穿著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變化,所以把握詩人的情感是讀懂詩歌的關鍵。第三,抓出關鍵詞著重體會。詩人很多情感都是先反應在關鍵詞里,也許某一個簡單的詞就是整首詩歌的靈魂。例子還有很多,需要教師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總結歸納。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少有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對自身的重要性,而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應對考試,并非真正的學習。但如果學生仍對學習沒有積極性,就很難挖掘出他們的潛在能力,構建高效課堂也只是空談。由此可見,其關鍵在教師應找出學生學習的動力所在,以此為突破口,逐漸地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獨特魅力,進而自主地去求知語文知識,懂得自身學習語文的重要意義,并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散文時,文章內容似是描繪了一幅寧靜的夏夜美景,行間字里透著一股靜謐且悠遠的夏日夜晚,猶如身臨其境般掉進了畫里,我們看到了皎潔的月亮,荷塘中清香的荷花,波光粼粼的水面,能感受到晚風輕輕吹拂著臉龐。在文字間蘊藏著如此美妙的畫面,每每閱覽到,就如看到了一幅畫般,讓人沉醉。如此美妙的文章,在高中語文教材中觸目皆是,而且學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感受到語文知識的無限魅力,不斷的激發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領會學習語文的樂趣。
在《師說》一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的作用不是一味填鴨式的教學,只想著如何讓學生去吸收知識,而不管學生是否可以消化知識,能不能合理的運用知識,有沒有把外在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素養,這樣的教學多是無用之功,收效甚微。所以我認為,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依靠自己去發現知識之間的邏輯性,通過不斷的嘗試去掌握知識才是最有效的教學。換句話講,授之以漁才是語文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
很多學生的語文成績不夠好,很大部分是因為沒有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不喜歡閱讀,就無法對一詞一句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體會不到其中隱藏的情感思想,當然也沒有辦法運用各種表達,長此以往,語文成績就越來越差。所以高效課堂的實質就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閱讀關過了,課堂中的各種課文也可以順利的理解。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為了便于讀者理解,我同樣給出實例來說明我的觀點。
因為高中生的學習任務一般比較重,所以想要讓他們一定的時間中讀完幾本書不太現實。這樣的話,只會徒增學生的學習壓力,而受益過小。所以,我們可以在每一周的課堂中安排一到二節閱讀課,一堂課用來閱讀,把時間交給學生,集中時間讓他們安安靜靜地去讀書,這樣的集體閱讀的行為,就會避免有的學生單獨閱讀時難以靜下心來讀書的情況。另外一節用來分享學生的閱讀體會,收集到的精彩語句,書摘等等。大家一起分享,就一起收獲到了閱讀的喜悅。我相信如果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很不錯的效果。
綜上所述,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高效性,需要教師從課前備課、課堂操作以及課后鞏固等幾個環節來實踐,只有這幾個環節環環相扣,才能進一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離不開教師的努力和學生的參與,而構建一個高效課堂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這需要教師與學生一起為之奮斗,同時教師必須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另外,還要至始至終的堅信教師來主導課堂,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的觀點,擺脫從前老舊、過時的教育模式,與時俱進地對課堂進行改造,構建一個全新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