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水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游城中心學校,江西 上饒 334000)
引文: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進行不同語種之間的交流溝通,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語言的種類是完全不同的,其交流和溝通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絕大多數學校將英語詞匯、語法等內容作為教學目標,忽略語言的交流和溝通,導致學生的交際能力差。所以,我國應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只有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才能使學生真正的學好英語,從根本上了解所學的這門語言并學以致用。
(一)在學生掌握語言的實際應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語言的關鍵是將其進行充分應用,針對國內,中國的意識、制度、觀念以及文化歷史等方面與西方國家有著天壤之別,因此造成巨大的文化差異。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使雙方的交際能力出現裂痕,盡管文化背景相同,但是最終導致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適應能力低下。
(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交際與文化不可分離。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將我國的文化背景及風俗習慣視作重點,通過教材的內容使學生學習語言的表達。另外,在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時,學生可以通過掌握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看待事物,以便于能夠與外國友人進行更好地交流,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與此同時,通過跨文化學習和交流,使學生熟悉了解有關文化知識,掌握語言的使用規則,進一步得體的使用語言。通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幫助學生解決現下社會面臨的問題,加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及適應性。
(三)加強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能力。學習英語必須根據文化背景及相關知識等內容,結合語言的發展變化、環境差異等因素,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蘊含著不同的語言交際意義,因此,語言成為了文化的載體。為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并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的特點、風俗習慣和相關歷史知識。
(一)對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西方文化進行比較,通過比較來發掘差異所在,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同時,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融入西方文化的元素,提升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能力,加強學習效果。使學生在有意識的語言學習中學習文化知識,培養學生強烈的文化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
(二)認知文化的能力不同。學生主要通過了解有關文化知識來培養交際能力,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能力以及取得的效果是反映學生掌握程度的最佳體現,學生應提升綜合學習能力,比如說語音、語法、語篇、詞匯、文化等方面。教師應重視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地位,要認知到語言所傳授的文化信息是英語教學內容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努力營造進行語言交流的課堂環境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學習英語方面,聽說讀寫是極其重要的,是表達跨文化交際的最佳途徑,其途徑如下:
(一)加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在日常學習當中,學生都習慣運用特定的表達方式,內在的文化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學生不能僅通過學習字面內容來了解文化,導致學生對文化內涵的理解性差。教師應適當、合理、有序的安排教學課堂,幫助學生發展交際能力,積極發揮課堂的作用,幫助學生結合社會文化背景來逐步提高人際交往的意識和能力。
(二)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幻燈、影像等教學方式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或是通過因特網來獲取更多的文化信息,教師應將音像和圖片結合起來,使學生有效地接受信息。根據實際生活,多媒體能夠將人物的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營造出一個形象生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直觀的接觸異國文化,在視覺感受下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異國文化知識以及風土人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此同時,教師應切合融入教學知識,進一步達到視聽教學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教材的背景資料。僅通過教材課本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不能僅憑教師的講解來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教師應讓學生搜集一些關于國外文化方面的資料,如通過畫報、雜志、網上圖片等方式來了解不同國家民族的服飾、裝扮等,并在其學習過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審美標準,直觀的了解外國藝術、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涉獵有關民族文化的名貴書籍,進一步使學生素養得以提升,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結束語:根據以上內容,語言和文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不能脫離一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來孤立地講授語言文化知識,要全面地培養學生強烈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