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民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新撥學區中心校張家灣小學,河北 承德 068450)
生活是個大課堂,數學源于生活、超越生活,學好數學才可以更好地服務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內容普遍都是與實際生活相連接的,學生的思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是不可分離的,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教師要注重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善于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解決“自己身邊的數學問題”,數學才能富有活力與靈性。例如:在教學《平行與垂直》時,筆者拿出一雙筷子,讓學生猜猜:松手后,這雙筷子掉在桌面上會有怎樣的情況?由于筷子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學生并不陌生,此時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產生好奇:難道筷子中也有數學嗎?引發學生猜想后,他們在小組里討論著、操作著,擺出筷子落地后可能出現的圖形。通過不斷地操作,學生發現無論怎么擺,這雙筷子掉在桌面上都只有兩種情況發生,這時教師適機給出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利用生活中的筷子教學新知,可以使垂直、平行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生活化,對平面圖形的“同一平面”這個抽象的概念也有更感性的認識,從而為后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由上面的例子可見,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現象創設教學情景,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間的聯系,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因此,數學課堂練習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只有結合生活中的現象,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拓展自身所學的知識,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認知能力能否發展、認知水平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進行深刻的反思。其背后所隱藏的原因有學生審題不認真,或題意理解不到位,只按印象模式進行解題。數學課堂中的對比練習是通過內容、方法等方面的對比,引導學生抓住知識間的聯系,發現相似處,辨別不同點,從而達到鞏固所學,豐富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以上情況,在教學中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設計一些對比練習。如:教學《分數應用題》后,教師設計這樣的練習,進行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具體數量的專項訓練。(1)食堂買來面粉50千克,用去2/5,還剩多少千克?(2)食堂買來面粉50千克,用去2/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課堂教學中,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再進行全班交流,對比分析:先看一看兩道題是否一樣?再比一比“2/5和2/5千克”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第一題中的2/5是一個分率,是指50千克的2/5,第二題中2/5千克是一個具體的數量。通過比較學生明白分數中分率與具體數量不同,解決的方法也就不同,只有明確了數量關系及題意后,才能正確解決數學問題。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不同的學生存在不同的差異,課堂練習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更好地幫助學生運用相關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并發展技能的重要手段[2]。實踐證明,針對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能促進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最大可能的發展,以致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鐘愛下列練習形式:1.一個工地要運水泥20噸,用大車運了12.5噸,剩下的改用小車運,每輛小車運1.5噸,一次運完,需要小車多少輛?2.一個工地要運水泥20噸,用5輛大車運一次,每輛運2.5噸,剩下的改用小車運,每輛小車運1.5噸,一次運完,需要小車多少輛?3.一個工地要運水泥20噸,用5輛大車運一次,每輛運2.5噸,剩下的改用小車運,每輛小車比大車少運1噸,一次運完,需要小車多少輛?4.一個工地要運水泥20噸,用大車運62.5%,剩下的改用小車運,每輛小車運的噸數是已運噸數的8%,一次運完,需要小車多少輛?這樣的一組練習,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與興趣選擇相應的作業進行練習。教師再對四道題的解題方法作比較,不斷加深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同時也訓練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設計富有挑戰的練習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有效地發揮課堂練習的作用,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讓每個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發展,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課堂練習設計,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更要注重拓展與創新。設計的練習既要注重題型的新穎與變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要符合學生發展水平,同時還可創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氣氛中,不斷拓展和鞏固自己。比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學習之后,課堂練習就可以結合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點,設計一組相關的“猜圖形”練習。教師拿一個梯形圖夾在書里,當教師慢慢抽出梯形中的一個銳角時,學生有說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平行四邊形,也有說不可能是正方形,也不可能是長方形,眾說紛紜,異常活躍。當教師逐漸露出更多部分時,圖形的特征越來越明顯,學生猜的范圍越來越小,最后能準確猜出是梯形。這一學習過程學生的思維通道呈發散性展開,始終不會局限在一個方向,在科學、合理的課堂練習中,學會了不斷追問,不斷從不同角度發現數學問題,從而有效地加深了對四邊形的認識。
另外,課堂練習設計,除以上闡述的幾點特性,還要重視練習的靈活多樣性,以保證課堂練習的靈活性與創新性,保證學生的思維模式不受定勢束縛,才有可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從而拓展思維,形成靈活的思維模式,真正發揮課堂練習的意義和作用,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形成才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