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增
(容城縣平王鄉中心學校,河北 容城 071700)
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重要學習之一,是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當今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對合作需求的比重越來越高。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中被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這"帶頭人"必須具有多方面的素質,學習要優秀,責任心要強,并能管住自己,而且樂于助人,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在小組選出自制力較強、組織能力較好的同學為小組長后,對小組長進行"崗前培訓",使其清楚小組長的職責,帶領小組進入角色,開展合作,增強小組競爭力。組長負責小組的合作交流組織、檢查監督、表揚批評等,讓學生管理學生,把權利下放,有助于學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小組合作交流的順利開展。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協作是一個人生存的需要,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發生相互作用和聯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會群體賴以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學生正是在相互合作與交流中得到發展的。"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合作為手段,是開展的有組織有指導的互教互學互幫活動。合作交流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同學之間互相啟發,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吸收營養,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
(一)合理劃分組別。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之中,對于組別的劃分更為重要,要想使不同組別之間產生良性的競爭關系,就要平衡不同組別。眾所周知,尤其是小學這一階段,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思考方式以及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我們大致可以用多樣性來形容,必定有一些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會接受地較快,也必定有一些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慢,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目的是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掌握知識,所以小組的搭配也至關重
(二)科學布置問題,計劃合作方案。教師在面對給小組布置任務的時候,應該考慮任務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是否具有探討的意義,有一些問題學生無法獨立完成和解決的,可以應用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之中。有任務的方案和計劃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小學數學的學習,并且在小組合作之中調動起參與性與積極性,提升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方式也會使學生將書本上的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將數學知識生活化、靈活化。
教師應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
結語:在小學數學教學,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上,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如何為學生真正設計出符合他們學習需要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等,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我們要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意識以及數學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的過程之中進行溝通交流,從而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