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智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土木鎮中心校,河北 張家口 075400)
新課改要求我們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原學生主體地位,從他們的認知規律出發,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互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驅使他們積極地參與教學互動,主動認知和學習。鑒于此,筆者從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出發,遴選幾點切實有效的高效課堂環節進行討論和研究。
俗話說:知識源于生活。小學科學看起來枯燥,其實都是與學生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的認知情況,從他們熟悉的角度結合實例來說明問題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事先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情感及知識結構,進而找到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交集,有效實現抽象理論生活化,以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理論實踐相結合,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雖然小學科學都是理論的內容,但還是有許多概念和現象可能不好理解或者容易出現理解誤區。教學實踐中針對這樣的重難點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形象的科學小實驗來讓學生觀察和感受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課堂上抽繭剝絲,化整為零,以備課堂上精解細講,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概念,摸清規律,深入發掘隱性知識點,層層透析難點、疑點和易錯點,這樣才能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小學科學教學中經常遇到比較開放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可能沒有唯一的答案,這時就需要學生充分交流意見。另外,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參差不齊,老師無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面面俱到照顧到每一位同學,要想實現幫扶教學,共同進步,我們就得倡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搭配4~5個人的學習小組,便于每位同學發揮自身優勢,相互幫扶。如:在學習“水的三態變化”中的重點內容“用粒子理論模型解釋水的三態變化”比較抽象,筆者就根據學生實情組建學習小組來討論和學習。具體操作中,善于畫的同學根據物質三態的粒子模型,畫出冰、水和水蒸氣的粒子模型圖;善于總結的同學給大家演示和講解。組內都掌握了基本知識后,開始分析為何在冰融化或者水沸騰時吸收外界熱量而溫度不變。通過激烈的爭論、探討,組內達成共識,然后選出發言代表進行組際交流,交流各小組的學習成果。
匯報的學生代表本組,其他各組和教師共同分享小組成果,從而提高了合作學習效率。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在組建過程中,應遵循“優勢互補、自由組合、雙向選擇”的原則,推選出合適的組長,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成立最佳搭配小組。組長的組織能力易發揮,組員也能完成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組員之間團結協作,相互配合,探究效果會更理想。當然,針對個別學生因能力低或不合群而無組接納時,教師要引導其他學生理解寬容,幫助鼓勵這些同學。同時在小組探究中,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依靠小組的力量,分析解決問題,并且學會傾聽、討論和表達,以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以上是筆者在以生為本理念的指導下總結多年的初中小學科學教學實踐篩選出的幾項優化重點。概括地說,以生為本就是要摒棄教師一言堂的死板說教,要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尋找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的結合點,設置有針對性的符合學生認知和發展的教學流程和方案。唯有如此,我們方能摒除課堂的雜陳繁蕪,留取精華扼要,讓課堂精煉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