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曉原
(遼寧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學,遼寧 本溪 117001)
引文:教育改革火熱進行中,初中地理教學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單一地像學生傳授知識,而是教師結合學科特點,以及每個學生的性格、興趣、天賦等各方面因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學科內涵,全面了解所學課程,對學生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和指導,進行全面的統籌。這種職業規劃滲透教育,可以有效減緩學生將來在面臨就業難題時可能產生的焦慮、缺乏自我認同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同時也為用人單位培養專項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人的整個職業生涯乃至一生做出持續性計劃的過程,關于職業規劃,已經有一套完整的系統,根據人的不同興趣、能力、特點等因素,進行綜合性評估,做出客觀的合理性預判,對未來的職業傾向做出預測。在職業生涯規劃后,我們可以根據預測結果,選擇最適合自己最合理的方向進行努力,將自己的人生理想或人生目標變得更加具象化,而且具有可實現性。由此觀之,職業生涯規劃對我們的工作選擇、工作傾向乃至我們的一生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意義。根據職業生涯規劃做出的選擇,可以使我們少走許多彎路,能更快地進入自己喜歡的社會角色。
但是,在傳統教學中,職業生涯規劃很少在中學被提及,更多在大學才得有體現。但實際上,上了大學才開始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自己的今后工作生活有所考量已經有點晚了,到了大學,所學的專業已經固定,這時候才發現所學專業并不適合自己,不利于接下來的學習。所以,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應該在中學期間就讓學生有所接觸,教師在教學時有意引導學生思考學科將來就業方向,并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引導學生走向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對職業生涯規劃展館詞語比較陌生,對于“職業的規劃到底是什么?”、“職業生涯規劃到底能幫助我們做什么?”這樣的問題,沒有一個具體清晰的概念。對于地理專業將來能做什么也沒有清晰認識,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就業的認知還只有老師、公務員兩種身份,但事實上地理科學課分為自然地理與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等。就業方向也很廣泛,喜歡計算機的同學可以多多了解地理信息科學,有領導規劃能力的同學可以考慮自然地理與資源管理或者是人文地理。而這種學生對地理學發展現狀認識不清的情況,阻礙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中學地理的滲透。
中學地理屬于文科學科,但在大學,由于計量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的加入,地理在學科劃分上又被劃為理科。而在文理分科的時候,許多同學會受到像“文科不如理科好就業”這樣的言論影響,但事實上,由于地理學科的特殊性,無論最終選擇的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只需考慮自己將來具體想在哪一領域有更深層次的發展,不要被籠統的言論誤導。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職業規劃滲透教育,是建立在學生樂于學習地理、愿意深入了解地理學科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的,如果沒有學生的興趣,那么一切都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廣泛興趣就成了職業規劃滲透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教師應結合當代互聯網資源共享的特點,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或途徑(比如影像音頻圖片資料等),向學生展示現代地理的多元化特色,在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盡可能多地向學生傳遞較為前沿的地理學知識,用媒體形式來呈現現代地理學的魅力,讓學生知道,現代地理學早已不局限于中學課本上的巖石、河流和土壤,它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對環境的監測和預測、環境保護、城市發展、交通規劃等等,學習地理學不僅能領略美好河山,還能利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進行一系列檢測和探索工作。讓地理學科的學習變得生動立體,不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汲取知識的快樂的同時,對自己將來職業生涯的發展有一定的思考。
在學生與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都概念模糊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在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流程,為每個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測試,盡量細化地將學生大致分為幾個方向,結合學生個人喜好,以及地理學科特性,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性格、能力等綜合因素有意引導、介紹相對專業的知識,或者為學生自己了解前沿信息提供渠道,結合地理學科特性,讓學生在自己較為偏好的學科有更深入的了解,甚至將來在相關領域有一定的造詣,從而達到課程改革的真正目的。在學生面臨文理分類時,根據學生特點,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在學生家長搖擺不定時,用職業生涯規劃的數據說話,避免學生因為一些不當言論或者他人意愿而做出不適合自己的選擇,以致抱憾終生。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職業生涯規劃逐漸走進大眾視角,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做職業生涯規劃測試,而中學課程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滲透教育,將給社會帶來更清晰的認識,讓學生們在職業選擇上更多地考量自身情況,不再“人云亦云,亦步亦趨”,在適合自己的領域有更深層次的探索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