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江西省豐城市孺子學校,江西 宜春 331100)
古人云:“教之道,德為先。”學生的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根本,良好的道德品質也是社會對于一個合格公民的要求。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文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德育因素和人文內涵,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道德品質、精神追求、人格塑造等方面,語文的學科特點使語文教學成為德育滲透的主陣地。對于每一位語文教師來說,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需要持續關注、不斷探索的問題。
課堂作為德育的立足點,是培養學生品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第一要務。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發揮課堂作用,使德育與智力教育統一和相互滲透,將道德教育滲透到文本中。例如,在初中文本《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有些學生可能無法理解在火中遇難的士兵的光彩和動人的行為。他們可能會對這一壯舉無動于衷,就無法實現教學目的,也無法達到改善學生思想道德的目的。為此,老師引導學生注意士兵在火中的具體行動,讓學生反復閱讀,體驗士兵的英雄主義,讓學生熱愛祖國,珍惜生命,學會在生活中幫助他人。此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方式體驗故事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滲透學生的道德教育。例如,《北方春天》讓學生珍惜家鄉和親人;《貝多芬的交響樂》讓學生感受到不屈不撓的生命;《岳陽樓》融合了風景,抒情,討論和融合,讓學生們體會到了開放思想和開放思想的美。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和理解,并將思想的本質融入心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教師應深鉆教材,充分準備,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的思想品質得到進一步升華。
德育教育最忌死板說教,一直提倡以情動人。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就要摒棄應試的教育觀念,放棄固化的授課方法,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調動學生高漲的熱情[1]。另外,初中語文還應熟悉各種情境的創設方式,精選課文中的德育素材,以形象化的手段、直觀化的表達,確定采用何種方法創設情境達到德育有效滲透的目的。如《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一課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家鄉大容山、銅石嶺、會仙河、望君山等風景區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接著播放環境惡化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要愛護大自然,愛護身邊的環境。又如,《背影》一文記敘作者與父親之間催人淚下的父子深情,在講述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播放事先做好的課件,讓學生抓住文中對父親為兒子買橘過鐵道時艱難情景的經典細節刻畫,聽著課件的樂曲,看著課件展示的畫面,聽著錄音有感情的朗讀,從而被文中父子間的骨肉之情深深地打動,這時教師又不失時機地順勢引導,讓學生感知父母之愛的懇摯無私、彌足珍貴和偉大。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不斷地嘗試和實踐,才能創設出逼真而又充滿感情的課文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噴薄的激情中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使德育滲透達到完美的效果。
幾乎每一篇課文都能夠利用科學技術營造氛圍,有的可以插入一首首耳熟能詳的音樂作為課堂教學的開場,有的可以通過課件演示一張張關于課文內容的圖片資料,這些無疑都形象地豐富了文字所不具備的直觀性和濃縮性。遇到寫景散文,既可以播放與之相關的音樂作品,也可以展示景物的真實圖片,如《三峽》《答謝中書書》《春》《濟南的冬天》等課文。遇上介紹動植物的科普小品文,最好就用各種圖片填充文字所達不到的直觀、真切的效果,如《綠色蟈蟈》《恐龍無處不在》《貓》《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等。而對于故事性很強的文本,則更適合視頻再現,如學習《蘆花蕩》可以播放任意一個關于抗日戰爭的電影、電視劇片段;學習《信客》可以播放電影《那山·那人·那狗》的片段等等。學生不但領會了文本內容,也更加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靈會變得更加純凈。
很多優秀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歷史性,與學生的所處時代相距甚遠,學生與文本間的隔膜很深,以至于學生對無法理解文本的精神意涵,德育滲透自然也無法進行。因此,找到文本與生活的聯系點,將學生帶入文本的語境中,是進行德育的基礎。
七年級的課文《臺階》是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貧苦農民的一生紀實,學生與那一代父輩農民的隔閡很深。在課堂上,我們一起分析完父親洗腳的語段,又補充對那一代農民的手的描繪:那是不能碰棉絮的手,因為上面布滿了溝壑。我問學生,你在生活中見過這樣一雙手嗎?有學生說到了自己爺爺的手,“手上全是口子,摸上去非常粗糙,甚至咯手”,學生就在身邊同學的描繪中體會到了一雙手所承載的艱辛。學會同情、懂得悲憫,先從了解生活中的一雙手開始。
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即在教學的適當環節,引導學生將文本內容與生活相聯系,由文本的動情點聯想到生活的動情點,從而加深體會,產生共鳴。
綜上所述,道德教育在初中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必須與初中語文教學相互滲入。且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它可以培養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錘煉學生的道德意志和學生正確的道德行為,讓學生凈化心靈,完善他們的人格。同時,它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引導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以道育人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日常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是語文與德育相輔相成的必要途徑,教師需要在德育滲透的策略上多下功夫,積極地探索德育滲透的方法,在不斷求索中提高德育滲透的藝術性,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