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艷玲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久隆中學,廣西 欽州 535017)
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教學實行了各種改革,但是一直作為語文教育的熱點和焦點的文言文教學,卻一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錢夢龍先生曾說,在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文言文因為沉淀了國粹價值,呈現了原生態的中國傳統文化,只有通過它才能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原生態的歷史素材。另外,它有簡潔生動的漢語語感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文言文。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實行的是以“創設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問題——提出新問題”為路徑的教學模式。
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一堂課,如果通過巧妙地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求動機,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可以帶著好奇心去探索,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覺得枯燥。其次,帶著問題去閱讀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有目的地去解決一件事可以使得解決過程更容易,同時具有明確的方向。最后,帶著問題去研究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教授學生文言文以前,要對所講述的內容有深刻的了解,要掌握其中的重點詞匯、句子或者文章的中心內涵以及主要說明的問題。要研習教材上文言文的課后習題,以及這些習題的拓展,還有研究歷年中考對于文言文的考查角度和考查重點、難點,然后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要實用、高效,要能包含本節重點難點,提出的問題還要有探討性,可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切實提高了學習效果。
如在教授《桃花源記》一文時,我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探討:(1)《桃花源記》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2)漁民是怎么到的桃花源?(3)桃花源居民的風俗習慣是什么樣的?(4)請用一句話概括桃花源的特點。
通過創設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也體會了文章蘊含的思想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很有興趣地投身其中。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創設的問題,給學生設置一定的思維障礙,讓他們想去探究,從而激發學生思考和分析。但是注意這個障礙設置得要巧妙,要讓學生有探究的興趣,不讓他們輕易得到答案又不能太難,也不能讓他們探究過后找不到答案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設置的問題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這種好奇、好勝心可以幫助老師在教學時充分激發其探索精神和創造精神,引領學生、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學生可以自主探究,通過查詢相關書籍或者電腦等現代化設備,搜集與問題相關的內容,并聯系已學知識,對問題做出分析,有且問題甚至是創造性的分析。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學會一些技巧性的查閱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為學生以后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種方式還可以讓學生勤于動手動腦,培養觀察和實踐等能力。
例如,學習《傷仲永》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傷仲永前后各是什么樣子?或者有什么變化?傷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題目中的“傷”有哪些意蘊?如果你是傷仲永的家長,覺得應該怎么辦?這一系列問題可以誘發學生深入閱讀文章,同時學生也會為了解決問題,了解文章的內容和當時的歷史背景,等等。
針對前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兩個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了解問題存在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或者課堂講解等方式,組成學習小組是讓學生與所掌握的知識和組員之間進行交流和合作,使問題得以解決的一種學習方式。分組的時候,每個小組都有各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相互協作,相互輔導,交互式學習等,把個人的思維與同伴的合作交流有機結合起來,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傾聽、表達、交流、互助、信任,促進共同進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組教學,由于小組成員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不同,大家可以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問題進行解答,以更加全面地解決教學問題,也有利于培養同學們合作的意識和精神。個人解說是在課堂中,由教師針對課程內容提出問題,然后選擇性地讓學生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講解的一種方式。個人講解時,其他學生自習揣摩,和自己的觀點相結合,讓自己的答案更完善,也可以對其中不明白或者質疑的地方提出質疑,然后由教師和班級所有學生對此疑問進行解答。例如,學生在分析《論語》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解讀孔子教育思想的書籍,讓學生去閱讀分析其中的內容,取其有用的部門來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這個可以學習小組和個人講解相結合。先由小組進行合作查閱資料、交流學習,然后每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個人講解,其他小組有疑問的地方還可以進行小組辯論賽等形式進行解決問題。
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化知識為能力。我們要把文言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有密切聯系,充分體現它的價值。比如學習《傷仲永》后,要懂得人不能光靠天資聰穎,要想成功,還有不斷學習、不斷努力。另外,還要懂得父母對自己的一片心,懂得感恩父母。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深化問題。
我們還要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反思。反思是對知識的延伸,我們可以通過對知識的反思將所學的知識加以融會貫通,找到規律,發現新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