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容城鎮東牛南莊小學,河北 保定 071700)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多媒體在數學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地位也越來越高。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所以,在平日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好多媒體,不但可以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而且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下面,我就教學實際簡單的談談自己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收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學習的材料有濃厚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展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由“有趣——樂趣——志趣”逐級發展。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喜歡多變、寬松的教學環境,他們在安靜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認為老師是演員,自己是觀眾,是旁觀者,思想容易開小差,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教學媒體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其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了學習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興趣,將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會克服一切困難,充滿信心的學習數學,學好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體及網絡信息資源這個教學工具,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傳遞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更多的聰明才智。
常規教學中,教師常用三角板、圓規等教具在黑板上板演,但由于受到教師的手、粉筆或視角的不同而形成視覺阻礙。我們在制作課件時,將這部分內容均用計算機模擬演示,使模擬作圖過程或其他知識點的講授,既不受視覺阻礙,又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認識,為教學過程的進一步深入埋下伏筆。
在數學中有許多較為抽象的概念,如角的教學,多媒體中可利用動畫效果,使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以直觀形式呈現給學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知識的內化,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
教學媒體的最大優點是它可以跨時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變、發展過程。我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等特點刺激學生,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把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一步一步演示出來,不僅降低了知識的難度,還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使學生樂于接受,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數學教學的過程,就是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索、研究、拓展、創新的過程。數學建模來源于問題,而問題又產生于情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為教學提供強大的情境資源,能展示知識發生的過程,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多媒體課件采用動態圖像演示,讓靜態知識動態化,讓抽象知識具體化,其突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征,促進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例如在上各種三角形時,可以給學生演示“三線合一”的動畫課件。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快樂中掌握知識,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受知識面等因素影響,對于形象思維反映還可以,但是對于抽象思維就明顯不足,這時利用多媒體就能彌補這些缺陷,能夠更好幫助教師揭示規律、拓展內容、發展學生思維。如在學習用頻率估概率時,研究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出現的機率隨拋擲次數之間的關系,如果用人工來投的話,由于時間的限制,投擲的次數往往不夠大,其結果的可信度相對差一些。而利用拋擲硬幣的課件,可實現較多次數的投擲,從而更能揭示其正反面的出現幾率所固有的規律。在演示的過程中,可利用課件的可控性和交互性,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試驗,由學生來設定其拋擲速度和次數,由此得出相對合理、可信度高的試驗結果。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使之上升為理性認識。
總之,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是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一定要緊抓多媒體不放,將其靈活運用于教學實踐當中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使抽象問題直觀化;有效呈現教學過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能有效揭示規律、拓展內容、發展學生思維。也只有這樣,數學教學才有創新,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