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勇
(貴州省羅甸縣中等職業學校,貴州 黔南 550100)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體育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和各種體育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和提高自我的機會,促進認知,情感和技能的全面發展,塑造學生的行為、品質、個性、情感和興趣,不僅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進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發展智力,提高心理素質,培養情感,培養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身體功能逐漸成熟,身體體征逐漸明顯。許多中等職業學校忽視了體育教育,導致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不高,身體無法得到明顯改善,嚴重缺乏勞動能力,限制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提高。學生生活不規律,缺乏體育鍛煉直接導致學生身體狀況不佳,學校忽視體育教育間接導致問題的形成。身體狀況不佳會嚴重降低學生學習效率。在業余時間,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神經肌肉的發育,促進智力發育,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學習效率顯著提高。許多學校存在“重型主課,輕體育”現象,認為體育課會浪費學習時間,影響學業成績,減少體育教育的趨勢。由于缺乏適當的體育指導,業余時間學生喜歡上網,玩游戲或閱讀電子書,導致睡眠時間不足,皮膚黯淡,下垂精神,嚴重影響學習效率。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理念相對滯后,即是教學理念無法及時跟上時代步伐,特別是行業發展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沒有意識到教學的重要性與技巧性。部分教師沒有從表層的“體育鍛煉”深入到里層的“體育技能”,致使其教學理念多停留在督促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階段。其二,沒有及時與最新的體育技術接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體的潛能被不斷地激發,這也直接推動了體育技能的日益發展。然則部分教師并沒有很好關注技術進步的動態,對學生技能的傳遞也多年如一日,缺乏突破性與創新性。其三,沒有濃烈的熱情與積極的進取心。部分教師由于缺乏對體育事業的追求與個人理想的抱負,致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倦怠、安于現狀等得過且過的情緒,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體育教學應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終身教育,科學發展”,多元指導思想,從提高以往教學體制改革質量的角度出發,經驗豐富,科學地轉移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使學生具備實踐體育知識,專業特殊素質和終身體育鍛煉能力的專業需求。不斷豐富體育素質教育的內容。隨著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體育素質教育的內容應不斷豐富,不斷賦予新的活力。
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體育教育思想、體育理論的學習和指導下,在特定的教學環境和資源的支持下,教學活動諸要素依據一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認識特點進行活動所形成的一種穩定的教學組合方式或教學結構。體育教學具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是:教師只管教動作、教技術,至于為什么學,學了有什么用,則很少教給學生。結果是學生雖然學了不少技術,但并不會用這些技術去自我鍛煉,也沒有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所以有必要改革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創造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完成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主體參與為出發點,強調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參與程度和體育學習效果的影響。主體寓教于樂的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學思想上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教材中心說”,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課程不僅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內容,而且直接影響了學生所掌握的各項技能。針對中等職業學校這一辦學定位,學校應當設置以技能為核心的教學課程。一方面,要突出課程特色。由于體育課開設的課程內容繁多,教師難以一一顧及,這就決定了教學的有選擇性,因此,各大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強化自身特色,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應當與地方特色相結合。另一方面,要提出課程的實用性。即是學生在學習知識后,不僅可以幫助自己強健體魄,還可以作用于日常的生活中,總的來講,教學課程應當體現其實踐價值。
在中職學院,學生學習內容都基本都是以技術為主,課程設置繁多,體育訓練能給學生帶來多方面的幫助,但是不僅僅是要局限于課堂,老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在課外給學生創造有意義的課外活動,這樣不僅將體育精神傳承與學生腦海中,也讓學生體會到了體育的重要性和學習生活的豐富多彩。實踐活動可以活躍學生大腦思維,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團結的重要性,一項活動是需要一個團隊來完成的,學生與學生的感情也會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升溫。讓學生體會到了體育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為體育這門課程更好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為了更好地實現中等職業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培養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形成“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必須針對現行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實現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對專業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