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連山鎮中學校,四川 德陽 618000)
傳統的歷史教學是以“滿堂灌”的方式讓學生記住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人物等,這并不符合我國現在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目前,廣大師生深受教育改革的影響,新的教學理念和舊的教學模式和觀念正發生著激烈的摩擦和碰撞,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活動教學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受益的。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青少年中產生困難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動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現在他們面前。”而我校的初中學生具有這樣鮮明的特點“生源層次非常豐富,興趣愛好特別廣泛,自主意識相對強烈”,他們的自主意識與思維的批判性很強烈,認知過程和情感的變化也表現出明顯的目的性和自覺性。他們異常反感生硬的譬喻、簡單的貼標簽和純粹的道德說教。設計開展歷史活動課程顯得尤為重要。學者認為:“活動課程”就是課程應是一系列的由學生自己組織的活動,通過活動學習,獲得經驗,解決問題,鍛煉能力。它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理念。學科教學中必須貫徹國家課程目標,實踐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我校的課程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身心健康水平;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強的表達表演能力;較優秀的思維品質;較強的行動實踐能力;較強的交流合作能力。”著眼于培養具有創作性人格特征的學生,歷史活動課程猶如一座貫穿過去和現在的橋梁,通過歷史活動課程可以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更深刻地認識某一段歷史。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體驗歷史,感悟歷史,讓學生不僅能了解過去的歷史,還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現在的社會,促進學生去主動建構歷史知識體系,切實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歷史課堂中"學生活動"不是簡單的要求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朗讀、記憶等,而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與探索,讓學生在體驗歷史中思考、積累和豐富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開拓延伸從而培養學習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自信心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等。歷史課堂中的"活動"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具有開放性和自主性的。我們在引導學生活動時要盡可能的讓學生自主有序活動,同時不局限單一的形式和內容,鼓勵學生大膽開拓、創新。例如"小老師"的活動教師們都不陌生,在《近代前夜的盛事與危機》一課中我就安排了"小老師"上課的活動,具體辦法把學生分為三個組,分別負責"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發""危機"的教學。第一堂課進行分工準備,每一大組的組長負責分布任務,并讓自己的每個組員分別都有任務(查閱資料、做課件、備課、選出"老師"等);第二堂課就由三位"小老師"正式"上課","小老師"們也大力發揮學生主體性,表演課本劇、講故事等豐富的活動,最終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非常新鮮。通過這樣"活動"后,學生們不僅牢固掌握了本課知識,也懂得了團結協作的重要,還感受到老師的苦與樂,堅強、信心的情感油然而生。這樣的歷史課堂的學生"活動"就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自主性。當然學生不可能達到老師的素質和技巧,這就要我們歷史教師要做大量的課前工作,給予他們必要的指點和幫助。
要提高課堂效率,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知道,沒有準備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認識水平,以及學校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有效的教案是實現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必要前提前。當然,課前準備不只是教師準備,還必須讓學生也參與,只有師生課前都精心準備了的課堂,才可能是高效的課堂。學生的課前準備,需要教師提前布置,具體情況因教學內容而定。比如:在教學“文化大革命”時,我讓學生訪問長輩,記錄他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經歷和感受,這樣即使學生初步了解了教學內容,也培養了他們學習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在教“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課時,我讓學生收集過去的一些購物票證,如布票、油票、糧票等讓他們感受市場經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只有大家都去認真準備了,這樣才能有效地完成歷史課堂教學。
在教授歷史內容時,我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再現歷史,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距離他們極其遙遠而難以記憶的歷史知識。在教學中運用圖片、實物、模型、投影等直觀教材的展示與解說,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他們更容易接受知識;也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易于理解;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使學生生動活波主動地學習,歷史敘述的是過去的社會生活的現象,教師的敘述無論怎樣形象生動,如果學生沒有視覺上的感受,就能以加深印象。借助直觀教具,幫助學生再現歷史現象,顯得十分重要。實物和模型不僅形象地反應出歷史的真實情況,而且還是許多重要歷史知識的直接來源,在歷史教學中有很高的價值。展示的圖片內容也十分豐富,可以把歷史資料展現給學生,通過感官的刺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與想象,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我們討論了好的課堂模式、有趣的課堂活動,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歷史教師在課堂活動組織和教學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在強調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大教學環境中,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依然是不容忽視的,在進行課堂教學組織時仍然需要老師注意一些課堂活動與教學中的細節問題。首先,合理安排課程進度與課堂活動的時間分配。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時間分配除了要注意合理外,更要注重的是效率問題。比如,我們在進行傳統文化活動內容教學時,學生其實在生活中就已經有所接觸,那對于課本內容的教學活動,我們只需要簡單地強調重點,并對一些學生不理解或者不了解的內容進行說明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浪費大量的時間對其進行詳細說明式的講解,可以在這時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文化活動的體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其次,要關注整體的同時也關注細節。現在課堂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更多的是做課堂的組織和維護工作,除了要重視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外,對個別學習上有困難或者紀律性、自覺性差的學生也要加以關注。在注重課堂整體進度的時候,也要注意各個活動之間的銜接。
綜上所述,若要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重塑對歷史知識的認識。首先要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其所創設的課堂活動必須能夠保證讓每個學生都能適宜地參加,并能夠從中受益,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歷史教育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豐富的內容,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情感人格等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最能啟發學生思考的一種教育,在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時,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理解為由教師來“解放”學生,而應逐步培養學生“解放自己”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科學的課堂活動設計能夠讓歷史課堂的“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