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連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相對其它學科而言,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顯得較為被動,對數學閱讀普遍缺乏興趣。新課標也提出:通過數學的學習,學生要能夠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并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這一切只有當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之后才能實現。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培養學生的相關數學閱讀理解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宏觀的角度看,數學閱讀不只是從先人留下的數學文本中解析出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從中抽象一種可以產生以前未曾有過的新社會形態的數學文化圖式或數學文化創造規律。從微觀的角度看, 數學閱讀是指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 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閱讀, 數學的學習離不開數學閱讀。
有效的數學閱讀能讓學生感受到有趣的數學, 從而成為數學學習新的生長點.數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數學閱讀的教育功能,將數學閱讀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基本環節中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 培養學生看書的習慣, 提高閱讀能力,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數學閱讀中,學生必須認真感知閱讀材料中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分析和理解,而理解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通過長時間的閱讀可以使學生養成勤于動腦的意識,并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對材料進行認真細致的思考,通過思考,把學生的思維不斷的引向深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教學活動中。
數學閱讀課堂教學最好是引導學生邊讀邊做,邊讀邊畫,倡導學生讀做結合。針對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可以讓同學把題目轉化成簡單的圖形或是數字;而針對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則可以讓學生邊審閱題目邊畫線段圖、幾何圖或是簡單的列出相關條件和問題。經過長期的習慣形成,在數學閱讀中,學生會有意識的將閱讀與動手操作聯系起來。
數學閱讀過程中,學生會不時地遇到問題,也會不斷地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進一步分析、解決這些問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對題目進行充分的分析,再通過對閱讀材料進行感知、理解,然后建立起相應的數學邏輯關系。
數學閱讀對于解決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應用題的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閱讀材料,首先要理解題目的意思,這對于解決問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試題: “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后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問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學生在閱讀題目后,往往想當然的就加以作答,通常只考慮到單方面。其實,學生往往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因此正確的答案有兩種結果。可以將上述文字轉換成線段圖,這樣就顯得十分直觀,也較易理解。這也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對每一個關鍵字都要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后作答。
在數學閱讀中,每個數學概念或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產生歧義的詞匯,它有一定的邏輯嚴謹性,當學生試圖閱讀、理解時必須了解其中出現的每個數學術語或符號的精確含義,對其進行細致地閱讀分析,領會其內容、含義,尤其是關鍵字詞不容忽略。
閱讀是自學的核心,具有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起點,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較強自學能力的人才,自學能力是終身學習的基礎、保障,它可以鍛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持續性.而在現實中,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在自學時往往只是隨便翻翻書就覺得完成任務了,從不認真閱讀材料,更不用說思考了。對這個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利用上課時間和學生一起自學,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學,老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前設定一系列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有目的的帶著問題閱讀思考,在閱讀中尋找需要的答案。對于不懂的或者是不太理解的部分,可以由教師在總結中細致的講解。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學生可以習慣性的建立一種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基礎之上。學生已經較好的掌握了自學方法,這時就可以自己獨立嘗試自學了。隨著學生年級的遞增,自學的能力也在逐漸提升,而這種能力在中學后會更加的凸顯。
新課標中提出了學生與文本間的交流,而數學閱讀是一種有效的交流形式。通過數學閱讀,學生可以學習課本上的標準語言,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可以口頭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其思想和觀點,也可以通過畫圖等進行書面陳述,這樣可以將文字、圖形、符號等進行不同的形式的轉換。在此過程中,既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態度、興趣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是學生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
通過研究發現,數學閱讀能力是一種重要的數學能力,是數學思維的基礎和前提。從小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習慣,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盡可能的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使他們在數學閱讀學習中能夠主動感悟、成長,這樣才能促進數學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