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富
(重慶市巫山縣騾坪小學,重慶 巫山 404705)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注重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并加強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對知識的全面應用,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數學學科與生活的聯系非常密切,它來源于生活,又將回歸于生活。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也要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與策略合理地開展教學,從而使得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真實而有效,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保證。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調動學生情感的有效手段,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渠道。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高效教學的前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地尊重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營造民主化的課堂氛圍,從而真正地構建出輕松和諧的學習情境,為高效教學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交流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注重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對于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如在課堂上說話等,教師也要顧及學生的自尊,可以悄悄地走到學生跟前給予提醒,從而有效地和諧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得學生也尊重、愛戴教師,從而愛屋及烏,對數學學習也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真正地打造出高效的數學課堂。
數學是一門與日常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面對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大部分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導致他們的學習效率降低。而將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與數學教學的內容相融合,就可以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探索中,從而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對時間、日期的認識,然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出示日歷,讓學生觀察一年有多少月、一月有多少天等,這樣結合日常生活的教學內容既能降低學生內心的抵觸心理,使其積極地進行課堂知識的學習,還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使其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從而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也可以為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提供基本的保障。
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師生互動是十分必要的。對于教師來說,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都不同,一味地講授知識點很難保證學生都將其掌握,也就難以保證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現;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講授與啟發會讓他們更好地進行思考,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他們也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師生的互動環節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在引入了小數的概念后,就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小數的應用,從而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啟發,讓學生通過仔細的思考理解小數的內涵與概念,并讓學生可以感性地理解并應用小數。然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測量小組成員的身高,通過實際的動手實踐增強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程改革的實施與開展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新的教學理念也促使著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轉變,由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轉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逐漸明顯,教師也從以往的知識的講授者向引導者轉變,這樣的教學模式符合新時期的教學理念,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在遵循新理念的前提下設計課堂的教學環節,為構建出高效的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在學生掌握了計算的規律后,教師就可以出示一些練習題,讓學生在實際的練習中鞏固所學的計算原則,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學生進行計算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這時教師不必著急為學生解答,而可以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是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來找到自己出錯的原因,并針對這個原因進行改正,這樣的學習方式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從而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保證。
總之,優化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實現有效教學的基本途徑,也是促進小學生能力發展的主要手段。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作用與價值,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與過程,以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使得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