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看來,教師是教學主題,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是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因為條件和設備的不允許,時間實踐的機會較少,跟不上新型行業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和期待。學校實踐的模型和資源相對陳舊,已經不屬于當下運用的新型技能和教學資源。未結合市場行情和導向做具體修改,按部就班的做以前的教學,影響學生就業,也阻礙了教學的發展。
職業教育構建合理的層次結構體系,有助于形成勞動力的合理供給,能夠為社會發展培養出不同層次、不同等級的技術技能人才;反之,就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使職業教育和社會的需求存在偏差,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當前,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學歷層次體系,并且不論是專業設置還是課程的開發都具備了比較完善的銜接方式;然而,職業教育體系卻與之相差甚遠。主要是職業教育與其他層次類型教育的銜接不夠。我國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很少有機會能夠接受更高層次同類型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及同等級的教育訓練,即使現在一些省市具有從高職專科升到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的“專接本”模式,但是規模相對來說很小;能夠繼續“續本”的專業也很有限,很難滿足實際需求。更重要的一點是,升本后的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其接受的教育被納入普通的學科教育范疇,與之前的職業教育模式缺少了關聯。
專業設置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它不僅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也是社會需求的直接反映。隨著社會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高職院校應及時調整各院系專業布局情況。但目前,我國某些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相關專業開設點參差不齊;其次,重點專業領域人才供需關系不平衡,與市場需求脫節。高等職業教育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以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設置專業,重點關注緊缺人才領域建設,努力提高辦學水平。
在國家職業資格框架設計體系中,加入職業規范的內容是將職業精神內化為資格體系的一種辦法,也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方式。這其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明確:一是職業規范作為職業資格內容的邏輯性,即職業規范在國家職業資格框架中的地位;二是職業規范作為職業資格獲得的基本標準是如何建構的。國家職業資格框架是職業教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互通的認證體系,也是互通的邏輯起點。當前,我國國家職業資格框架體系尚處于建構之中,對“資格”的界定與建構,需要借鑒國際經驗,保持與國際接軌,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我國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精神培育相結合的現狀。基于此,可以將職業規范作為一種“超專業資格”納入國家職業資格框架體系中。如此,既能夠豐富國家職業資格的內涵,還能夠推動職業精神教育走向職業教育實踐體系中。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相關的崗位培養需求也應發生變化,所以,職業教育必須不斷改革創新教育體制和教育目標,以就業為前提導向,教育內容與現實需求相結合,在“互聯網+”人才需求環境下,需要創新性運用并指導學生進行相關專業的了解和基礎知識的學習。職業教育有別于傳統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需要時刻與時俱進,接受新技能的技術學習。在重視基礎職業技能理論學習的同時,具備掌握新技術和運用新設備的整體能力,需要具備教育的特征性和職業高級性等特征。加強宏觀教育,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引導學生做好學習規劃和職業規劃,在學習中逐漸成長。
專業設置是高職教育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的重要環節,更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首先高職院校應積極認真開展地區市場調研,了解區域新舊產業更替和崗位變化的具體情況,掌握新興行業對專業人才需求的詳細標準,以制定出詳實的專業設置可行性報告。同時積極邀請企業優秀工作人員參加專業開設會議,廣泛聽取其建議,避免閉門造車,并確立能夠保障開設本專業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和相關制度。總之,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要在符合社會發展總形勢的前提下,更要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調整要求。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學術界對現代學徒制的內涵、構建、課程變革、教育資源整合等開展了相應的理論探討。盡管現代學徒制在我國職業院校得到了廣泛的開展,但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停留在學校本位層次上。學生在企業中的學徒生涯還是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學校沒有將學徒生涯與頂崗實習等進行區分。相應的課程設計也是為某個合作企業而制定的,而不是針對全行業通行設計;教學評價方式依然是注重學生的理論學習過程,對學徒過程缺乏客觀的考核標準。現代學徒制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如果從制度層面上進行追溯,就是沒有建立相應的制度保障體系,缺乏利益相關者的對話與合作機制。但實際上是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中,職業院校與企業在合作中沒有就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價值體系及未來愿景達成一致,進而沒有實現運行機制、教育資源的共享,也就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育人共同體”。因此,基于職業精神的人才培養改革過程中,必須要真正構建校企合作的共同體。
由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時間比較短,其大規模發展的行政性痕跡也比較明顯,市場經濟體制機制仍處于不斷建設和完善的過程之中。隨著職業教育發展經驗的不斷積累,以及勞動力市場體制機制的日益完善,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前提下,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需求實現協調發展,并保持必要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