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恩格斯說:“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蒂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種是生活資料的生產;另一種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起源》中明確表述了兩種生產的內容、實質和相互作用。他指出,物質資料的生產和人自身的生產缺一不可。首先,人要生存,必須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生產實踐是人類基本的實踐活動。同時,人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離開了人的參與就無法進行生產活動,家庭人口的生產,即種的繁衍,制約著社會制度。這兩種生產關系是統一又相互制約,二者共同決定和推動人類歷史發展。
在整個蒙昧時代,社會生產力低下,人類普遍實行集體生產、集體占有和分享勞動果實的原始共產家庭制。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剩余產品的出現,同時,對物的占有進一步導致了對人的占有。到了野蠻時代中級階段,開始出現社會分工,勞動生產率提高,這使得人的勞動力能夠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必需的產品,就出現了剩余產品,勞動力便有了價值。這時,占有勞動力就是占有更多的價值,因此出現了主人和奴隸、剝削者與被剝削者。個體化勞動也逐漸取代了氏族成員的集體勞動。勞動的個體化進程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制的確立,是一個同步的過程,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由原來在氏族范圍內平均分配和共同占有,逐步轉變為在個體家庭內分配和私人占有。
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專政取代資產階級專政是國家消亡的前提。國家消亡的前提是不再有需要鎮壓的社會階級,階級統治和根源于至今的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生存斗爭已被消除。因而,對資產階級國家來說,它是不會自行消亡的,而只能用無產階級革命來解決。其次,自行消亡的國家指的是無產階級國家。國家的消亡是國家成為多余的結果。
唯物史觀是關于人類社會的普遍本質、發展動力和一般規律的科學,它適用于對各個社會形態的分析。在《起源》一書中,恩格斯詳細的描述了原始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過程;還描述了人類社會的運動規律,指明人類社會是由低級到高級發展變化的,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恩格斯還闡明了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之上的氏族,是原始社會最基本的社會組織。最后,《起源》一書把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貫穿于人類歷史發展的全過程中,這是這本書對唯物史觀做的一個重大的貢獻。
其次,恩格斯在《起源》中明確了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和人自身的生產,揭示了原始社會內在發展規律。直至今日,兩種生產理論仍然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具有指導性意義。《起源》一書還分析了人類早期發展階段的歷史演進,闡述了不同歷史階段中家庭形式的演變歷程,揭示了國家的起源和本質,證明了私有制屬于歷史范疇以及國家必將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消失而走向滅亡的歷史必然性,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在《起源》這本書中,它深刻的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規律。資產階級具有歷史局限性,體現為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每一次爆發都會把之前創造的生產力全部破壞殆盡。因而,我們要正確看待資本主義在現階段所表現出的繁榮,同時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在當今時代的發展,科學把握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40年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再一次鳳凰涅槃,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隨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我國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度,運用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和問題思維等充滿哲學智慧的思想方法,來認識把握中國和世界的問題,既蘊含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又具有充滿時代氣息和實踐創新的特點、理念和品格。通過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科技革命、動力革命、創新驅動方面實現發展,補齊現代化和工業文明的短板,為未來社會的實現和發展創造條件,一心一意搞建設,全心全意謀發展。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第一所學校,恩格斯指出:“父親子女兄弟姊妹等稱謂,并不是簡單的榮譽稱號,而是一種負有完全確定的異常鄭重的相互義務的稱呼,這些義務的總和便構成這些民族的社會制度的實質部分。”家庭的文明建設是社會文明建設的基礎。如今當下的欺騙、家暴等行為,都是家庭功能弱化的體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注重家庭文明建設,建立以平等互愛為依托的現代家庭倫理,要堅持國學立家、法學持家、經學美家和心學傳家的統一,以黨員干部家庭文明建設為抓手,加強文化引領、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以心、外化于行”,進而帶動黨風、政風、民風、社風、國風建設。通過推動家庭的發展,從而推動中國的文明發展建設。
恩格斯指出,國家消亡有其自身的歷史規律,國家必然消亡不等于國家自行消亡,“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社會管理是政治統治的基礎,要明確反對西方一些學者提出的“超國家”“超階級”的理論,反對片面強調國家階級性,尤其要反對過度強調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堅持國家階級性和公共服務性并重,打造服務型政府和服務型政黨,實現“大政府、小社會”向“強政府、強社會”轉變,在提升社會治理能力中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保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恩格斯在《起源》一書中對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有一定的的指導作用,并且為未來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