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露奇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高校的學科結構可以說是由國家經濟需求和社會市場發展所決定的,經濟發展程度、科技發展程度、經濟結構以及勞動力構成等都將對其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科結構也是高校對社會和市場需求變化的重要體現。如何深入推進學科建設,提升教學質量,是每一所高校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所必須解決的專業瓶頸。
加強學科建設是高校尋求發展的基本措施之一,學科建設的成效以及生命力都是一個高校發展的力量源泉,將高校自身專業的發展特色與學科建設結合起來以形成自身的專業發展優勢更是成為高校發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只有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將自身的專業特色和專業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才能在高校之林中站穩腳跟,獨具一格。這不僅是國務院對高校學科建設的基本要求,更是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地方高校的發展更容易受到區域性和歷史性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地方高校,其學科結構也存在很大的區別,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大多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正是因為不同地方高校的學科結構的差異,這也決定了評判學科建設成果依據必然不同。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地方高校的學科發展是否與當地人才狀況、經濟發展狀況、市場需求等因素緊密結合,如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就業結構、對當地市場和經濟發展的貢獻程度等。對此,高校的學科建設必須面向區域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并以此為導向,實現學生的發展。
高校的學科建設在發展過程、發展策略上多堅持“閉門造車”的傳統,重視“獨立培養”,在這種發展模式下,大多數地方高校在學科建設上已經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特色和優勢,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很多地方高校的師資力量還不夠雄厚,在支撐教學和科研上有點緊缺,部分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還不夠等。因此,如何更有效、更科學的解決上述難題是地方高校發展的重點。突破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和學科發展模式是每一個地方高校都應該堅持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地方高校可針對具體的實際情況,打破獨立發展的怪圈,從獨立培養走向聯合培養,整合區域內的教學資源和社會資源,實現資源的有效流通和合理分配,從而在建設過程中形成一套科學健全的人才培養之路、高校發展之路。
地方高校的發展很容易受到社會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地理位置因素。地理位置是影響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的重要關卡,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難題,地方高校應該重視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引進與使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改善地區發展程度之間的差異導致的教育失衡,最大限度的實現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的共享,擴大教育的覆蓋面,縮小地區之間因為其他客觀因素而導致的教學水平差距。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優勢與特點,將其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拓展教學培養途徑,豐富教學組織形式,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發展活力與生機。
經濟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教育公平在經濟發展的促進下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國教學規模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距離發達國家教育水平還有一定的距離,在學科設置、學科教學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課程設置不合理、辦學定位模糊、發展模式千篇一律而缺乏特色等。
很多地方高校為了擴大自己的招生渠道以及影響面,沒有根據自身的承受能力而過度增加學科院校,從單一的明確的特色院校發展成為多個院系的普通院校。這類地方高校在學科建設上貪大求全,盲目追求院系數量和學科數量,忽視了學科的質量,過度重視學校的外在形象,在教學上千篇一律,缺乏特色。此外,忽視了學科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必然聯系,沒有及時根據經濟結構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而對學科課程做出改變,從而使得整個學校的發展缺乏生機與活力,畢業就失業現象屢見不鮮。
我國大多數地方高校受到了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深刻影響,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依然存在著傳統教育的影子,如在理論和實踐上有失偏頗,沒有處理好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之間的關系,學科之間的聯系也沒有形成一定的規律,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其實用性是比較低的,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也是較差的,在很大程度上對高校以及學生的發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礙作用。
科學精準的辦學定位是每一所高校所不能缺少的,它能為高校的發展起到一個導向和引領的作用,而每一所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都有所區別,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經濟需求和人才培養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辦學定位必然是科學的、合理的。此外,地方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并建立起具有自身特點的辦學特色,確定自己的個性化發展目標。建設特色學科是一個高校樹立優秀外在影響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拓寬自我影響面的重要措施。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部分地方高校在這一方面做的還不夠突出,忽視了特色學科、優勢學科的設置與建設,沒有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眾多的高校中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
地方高校應對現有學科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對其建設背景、當前狀況、發展概況、發展特色以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等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正確認識到學科建設的重要性。結合地方經濟狀況和市場需求,重建學科專業建設目標,加強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緊密性,找準科學的辦學定位。不管地方高校所處的社會地位如何,都必須重視優勢學科、特色學科、重點學科的建設,只有將學科專業課程做得有特色,才能具備足夠的人才吸引力。同時,相鄰高校或兄弟學校、或學科之間均可建立學科群,增強學科的影響力,擴大學科的傳播面,這對于促進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以及實現高校之間、學科之間的協調發展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整合社會資源、引入社會力量能為地方高校學科專業建設提供更強大的發展支撐,能夠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與社會組織發展的雙贏局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可有效幫助學生走出去,多接觸、多實踐,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也可幫助社會組織走進校園,提升自我能力與科研力量。社會力量包括社會企業和其他的用人單位等,地方高校與企業之間可以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強科研技術成果的轉化,加強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場地,為地方高校提供資金支持,地方高校也能為企業提供充足的科研人才力量和設備支撐,從而在科研開發與經濟效益之間搭起一座雙向的橋梁。地方高校學科建設與社會力量可實現深度的合作與融合,由此形成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發展模式,雙方均可為實現各自的目標而朝著一個方向邁進。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必然少不了與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的緊密結合,就必然不能脫離社會力量而獨自發展。
985、211高校是我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數量少,在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上略顯不足。因此,加強地方高校與地方經濟之間的緊密度才能更好的為地方經濟服務。地方高校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也非常注重自身對發展經濟所承擔的社會職責,努力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對經濟政策、經濟形勢以及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與分析、研究,在分清形勢的基礎上找準科學定位,從而在實現學科專業的發展的同時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整體實力的上升。地方高校立足于地方經濟之中,這也就決定了地方高校的發離不開地方經濟的支持,地方高校要充分發揮其自身的職責,積極引進優秀的師資力量,加強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與鞏固,為社會發展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為鞏固地區經濟發展而準備充足的人才后備力量。
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特色和文化理念,完善各類法律法規,加強地方高校與社會力量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實現地方高校的學科專業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的轉型升級與發展,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各方量的支撐與保障,更需要更多人才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